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依托水利行业“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发稿时间:2021-11-03 09:50:00 来源: 环球网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也是目前技术更新迭代最为迅速、创新应用最为活跃的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对高职层次蓝领人才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依托学校山东省水利行业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日照市智慧水利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创办产业学院,全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教育链与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与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创新应用活跃对人才需求特点高度契合,确立了“以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以培养学生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培育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高、创新应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的电子信息类高技术技能工匠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取得了系列成果。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大力进行“三教”改革,构建并实践“四轮驱动”人才培养实施体系。以课程建设为引领和抓手,同步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改革,四轮驱动,多措并举,培养产业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工匠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四轮驱动”人才培养实施体系 

  “两建设四融入”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带动课程内容的重构、优化和整合,将岗位职业技能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有机融于课程。

  “三维协同”师资队伍建设。为了顺利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育人过程中“教研科研、企业实践、教学比赛”三维协同,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了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选派专业教师全脱产到企业全轮岗,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服水平;引入国内专业顶尖的“柔性教学团队”,合作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拉动校内教学团队的教科研水平;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教师到企业轮岗、企业工程师进课堂,专业知识与行业技能紧密对接;依托我院已有的山东省水利移民培训中心、山东省水利干部培训中心,投资2200万元,建成学术交流中心,具备“三个中心,两个平台”的水利培训基地功能,积极开展水利行业职工培训、库区移民培训、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企业技术人才培训、师资培训等多工种、多专业,中期、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并为现代服务类专业提供校内综合实训平台。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主动与产业融合,加强对课程及专业技术技能、产业最新前沿技术及新设备、新工艺等的研究,配合教科研项目、企业实践锻炼、校企互培互聘、参加各类竞赛等,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水平,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技能强、双创能力优”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四平台”教学条件建设。校企合作共建互联网+线上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创新四个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开放性、创新型育人平台,引入虚拟仿真、VR、AR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协助教学。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为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改革提供辅助;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承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及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承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及职业拓展迁移能力和素质培养;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主要承担拓展综合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及校企共同培养师资、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等任务,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三线并行、三维并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改革、学分制改革”三线并行: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翻转课堂、导师制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多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为核心,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学分制改革,实施弹性学制,制定详细的学分置换标准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和第二课堂活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并重、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并重、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三维并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资源整合机制进行创新,通过精品(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名校和优质校、省级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省级名师工作室、省级教学团队等项目建设,将校内高水平专业资源和校外行业企业资源有机整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新机制,打造了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为专业人才培养、行业企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校企人才互培、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设备工艺改造等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内涵和不同实现方式的资源组合,并通过“专业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技术互培、人员互聘”等形式,形成专业与产业互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局面,为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高技术技能工匠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成效显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各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名师工作室各1个,市级研究中心1个,校内创新工作室(工匠工坊)、企业教师工作站等8个,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申请专利、软著58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主编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5部;培养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8人次获省部教学名师、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8项,获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农林水系统五一劳动奖章、省水利厅三等功等荣誉50余项;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55项、500余人次,87人次成功创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99.8%,升学率9.8%,就业对口率达84.1%。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