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不只是清华丘成桐教授,多所高校老师都开直播…

发稿时间:2022-09-29 09:45:00 来源:

  近日,

  @人文清华 直播间里,

  丘成桐教授一场

  名为《学“问”》的讲座,

  吸引了1459万人次在线观看。

  今年4月,

  丘成桐离开哈佛,

  来到清华大学任教。

  这位数学界“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被称为“数学皇帝”。

  @人文清华 的直播里,

  丘成桐教授从数十年的

  几何人生讲起,

  带上千万观众一起思考:

  一流的学问应该怎么“问”?

  一流的学者应该怎么“学”?

  不只丘成桐教授,

  这个9月,

  清华大学、北大讲堂、

  北大历史系、复旦哲学学院、

  北大出版社等众多高校和机构,

  将100场公开课搬进了直播间。

  穿越高校的围墙,

  历史、文学、数学、法律等

  多个领域知识的魅力,

  正抵达越来越多网友的内心。

  在北大课堂

  “一座难求”的戴锦华教授,

  在直播间开讲

  《媒介、幽灵与21世纪电影》;

  吴晓明教授领衔的“复旦哲学天团”,

  带来哲学入门课系列讲座,

  讲述哲学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中科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员

  解密量子黑科技;

  北大历史系的众多名师大家——

  阎步克、邓小南、张帆、赵冬梅......

  也已开讲。

  有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年底,

  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抖音,

  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

  网友观看公开课总时长超过145万小时。

  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里,

  许多公开课的名师们都会认真打磨课程。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

  在9月25日的公开课中,

  选择了《在汉语世界中理解西方世界》

  这一主题,

  内容不乏其研究领域最前沿的话题。

  “毕竟是面向公众的讲座,

  对我也是很大的挑战”。

  涉及到学理概念时,

  他会通过举例子来形象讲解,

  再请线上助手对涉及到的人物概念,

  做出标识和注解。

图片来源:抖音@复旦哲学

  戴锦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

  “绝对不能够因为媒介形式的改变

  而简化思想,

  绝对不能做迎合与取悦大众的

  任何预设。

  知识并不崇高,

  但是知识是严肃的,

  思想更是严肃的,

  我们得认真地去对待……

  我要让他们真的感觉进入了北大的课堂。”

  除了人文和科学知识,

  此前,

  在不少高校因疫情停课期间,

  @北京大学 制作了一系列内容:

  光华管理学院老师策划了

  一批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课程,

  心理学院的老师

  针对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

  做了系列讲座,

  体育教研部的老师则

  录制了在家如何锻炼身体的视频。

  1920年1月18日,

  在北大法科礼堂举行的

  北大平民夜校开学典礼上,

  蔡元培发出呐喊,

  “‘平民’的意思,

  是‘人人都是平等的’”。

  “以前只有大学生可受大学的教育,

  旁人都不能够,

  这便算不得平等”。

  百年来,

  “将教育传达给更多的人”,

  这一愿景成为无数知识人的使命。

  从高校保安、食堂阿姨旁听高校课程,

  到人人成为线上学生,

  知识的门槛越来越低,

  也有越来越多的好学者、乐学者

  从中受益。

  对此,

  半月谈评论称: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承者,大学本应承担起面向大众开放教育资源的责任,同时体现其履行社会服务、教化公民的社会功能。

  如今,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出现,不仅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达给了身边的人,打破了距离的界限,并且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探索教育资源开放的可行模式,影响着更多普通人并使其受益。

  来源:中国青年报、部分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