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既要联合又要有边界意识

发稿时间:2024-12-01 11:12: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在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随着《方案》的出台,建设“教联体”的行动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好“教联体”,既需要家校社各方的联合、协同、尽责,也需要各方保持恰当的边界意识。

  家校社协同中的边界意识是指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明确家校社各自的责任和权限,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避免越位、错位和不恰当的干预。它要求各方在合作中保持尊重、沟通和灵活性,在明确自身职责、互相尊重彼此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和协同。《方案》对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主体的职责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建设“教联体”,要基于职责任务分工来分配资源和责任,实现有序的联动。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家长应该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办好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在教育孩子时,主要应当在孩子的习惯培养、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情绪情感培养上多着力。家长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同时也要守住边界,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地位,不能越界干预学校教育。比如,有的地方出现“校闹”,个别家长把该家庭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学生安全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对学校苛责甚至提出无理的赔偿要求,让学校不敢组织学生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有的家长对学校正常分班、安排学生座位进行干预,提出无理要求等。这种越界越线的做法,严重伤害了正常的家校关系,也给家校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守住专业底线,维护教育的专业性,尽职尽责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学校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但不能借此把学校的责任推给家庭。比如,个别学校曾经让家长承担本该由教师承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或者手工任务超出孩子能力,变成家长代劳。学校和教师应该尽可能在学校解决学生知识学习的问题,不能在这方面给家长增加负担,更不能把教育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家庭和社会,要更多思考建设教育强国,学校何为、教师何为,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承担着提供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的功能,重在为学生教育实践提供支持,要尊重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主体地位,避免过度干预。比如,要审慎、严格控制社会事务进校园,不能哪个部门觉得自己的工作重要就让自己的工作内容进学校。要严格控制让教师、学生参与社会上各种庆典活动,坚决杜绝组织学生参与商业庆典等活动。社会各界都有责任支持学校安心办学,教师安心从教,学生不受打扰地学习。

  越是涉及多方合作,边界意识就越重要。边界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处理事务的原则,如果缺乏边界意识,就会出现越使力越乱、越主动越导致被动的工作情况。没有边界意识的家校社合作,会导致规则、秩序和责任的错位、越位和混乱,最终导致合作流于形式。

  按照《方案》明确的工作职责,家校社要承担起在“教联体”建设中的责任,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能推诿,他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要“乱入”,不越界、不错位,多支持、少干预,多理解、少指责,促进家校社协同的有序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真正形成平等、尊重、相互理解和信任、相互配合和支持的积极合作关系,为孩子们的成长建成健康、有序、高效的“教联体”。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