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园教师如何抱团成长
发稿时间:2025-01-12 09:36: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公办园,随着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近10年,幼儿人数由近300人缩减至63人,教师由18人缩减至10人,出现了教师工作热情低、竞争意识弱、教研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怎样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成了我们的研究重点。在实践中,我们用爱、用心、用情,最终打破了教师的发展困境,帮他们找到了职业发展自信。
用爱触碰教师内心
我会不定期地和每位教师来一次“交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在对话中我了解到,教师们觉得孩子少了,没有人气,没有动力,工作热情怎么都提不起来。听到这些声音,我不禁反思:关心关爱天天说,但管理者是否关注到教师的心理、教师的生活了?我坚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因素。
于是,我园工会转身从“外围”来到了“核心”,每次工会活动改为倾听教师的想法。而且,针对教师的想法,我们会逐一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我们借助句容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力量,不定期邀请心理健康导师来园疏导教师情绪,向他们传授家长工作妙招、家庭育儿经验等,为他们排除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烦恼。同时,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邀请教师家属一起奔赴徐村草莓基地、伏热花海,在垄间悠闲采摘,品尝甜美的草莓;在花海中穿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我们还会不时给教师送上小惊喜,比如在高考季,献上一份手绘的专属于教师子女的“高粽”祝福;教师节,我手持鲜花站在大门处迎接他们每一个人……
这一系列温暖教师内心的做法,让他们感受到群体虽小,但满满的都是爱。
用心挖掘个体闪光点
园内有6名专任教师,遇到评优评先、竞赛等活动,在有名额、有指标的情况下,大家认为在周期内都会轮到自己,不需要太努力。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呢?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要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每个人独特的发展潜力。我园从分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入手,充分挖掘每名教师的优点,并建立互学互帮机制,以此激发教师争当先进、创优争先的动力。比如,有的教师擅长班级常规管理,有的教师擅长班级环创,有的教师擅家长工作……我们就利用教师的禀赋差异,展开互学互帮,为教师成长赋能。2022年第一学期,考虑到幼儿乘车安全,政府希望取消校车,需要教师走家入户征求家长意见。一名老教师跟一名年轻教师一组,沟通中年轻教师以官方口吻与家长交谈,效果不理想。老教师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和家长沟通,缓解家长的不满情绪,最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理解。通过这件小事,这名老教师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又如,在班级环境评选中,一名教师发挥环创优势,主动帮另一名教师,后者在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在这样的同伴经验共享中,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能提升对幼儿园的归属感。
用情激发教师探索欲
幼儿园教师少,教研势单力薄,不愿说、思路少、碰撞少,无法形成有效的头脑风暴,这严重影响了幼儿园课程质量。
我们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开展“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那些事”草坪教研活动。大家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其中一名教师述说案例。比如,一名教师分享了班级娃娃家案例:“我被孩子们邀请进入娃娃家,阳阳一边做比萨,一边邀请我吃。我问,比萨是用手切吗?他就去柜子上找了把刀切开,接着用手拿给我吃。我又问是不是用手拿着吃,然后他又去找了个盘子。”结束后,教师讨论此案例中教师是否应该介入。一名教师认为,案例中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并且是被邀请的,很自然,幼儿和教师一起游戏,介入也不生硬。但关于“用手切”“用手拿着吃”的问题,教师还是应该给幼儿更多的自由,不要急着马上问。另一名教师认为,教师所说的“用手切”和“用手拿”,是想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这样的教研围绕活动现场和素材展开,教师参与感很强,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经过对一个个真实案例的研讨与碰撞,教师们看到了自己在教研中的进步与成长,也由衷地感到喜悦。
与此同时,因生源减少,区域内其他两所幼儿园也慢慢变为小微园。在这种情况下,3所园达成共识,把3个小群体聚成一个大群体,形成小微园联盟。大家利用每月联合教研的形式,联动周边姐妹园资源,汇聚和碰撞智慧,助推教师群体共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意识到,幼儿减少固然是不利因素,但教师也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关注、了解、研究幼儿,可以尝试打破班级界限,鼓励幼儿交叉互动,开展混龄教育。于是,我们产生了共同的研究方向:人口减少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践研究。
乡村小微园,园小、人少,但这不是难以发展的借口,只有摆脱现状,与教师心灵产生共振,让教师重新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努力在每个阶段走好、走实,幼儿园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