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语文“金课”是这样炼成的
发稿时间:2025-02-17 09:50: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能把每一堂课都上好,我是真的很佩服。”一见面,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国军,就跟记者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余艳,言语间不吝赞美之词。
余艳是该校教科室主任、语文教师,也是一名“80后”。参加工作以来,余艳已经上了1000余堂公开课,成长为公认的“金课”教师。
“她的语文课有种吸引人的魔力。”2021年余艳的一堂课,至今让教师吴美连记忆犹新。那是一堂阅读课,上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当时教室过道、走廊上都挤满了人。余艳在这堂课上,通过不断地代入,上哭了一众学生,也上哭了听课的教师。
这样的课在余艳的教学生涯中不是一堂两堂。每次她上课,教室里都挤得水泄不通。在学生看起来不容易学的课,比如经典文章、说明文、作文课,她总是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在语文教师看来很难上的课,比如复习课、作业讲评课、试卷讲评课,她也讲得知法得法、学以致用。
她的课总是金句频出:“错误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资源”“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她的课打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打通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壁垒,打通了学段与学科的界限,开辟了语文教学的一条独特道路,受到学生的欢迎。
很多人好奇,余艳造就“金课”的秘诀是什么?在余艳看来,自己也经历了一个从教学者到导学者再到引领者的成长过程,但心中始终有一股不断突破自我的创新之火。
十年前,余艳已经成为一位名师,此时她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导学点拨基本已经完美融合。但她并不满足,而是开始思考,语文课是不是仅是成绩的提高、方法的迁移?它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最终,她凝练出了“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的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和“融通语文”的教学主张。
所谓“融通语文”,就是语文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去实践。2018年以来,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个性特点,坚持每月给每个学生写警语箴言,累计1800余次;她用积分的方式,坚持每学期给学生赠书400余本;她坚持每日开设“修身课”,培养学生“带得走”的素养;她坚持写作,指导学生作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近100篇。
余艳不仅一个人上好“金课”,还带领着一群人上好“金课”。她担任湖南省“名师名校长课后服务与作业设计工作坊”学科专家,引领全省30多个地级市校长名师做研究;出任《湖南省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指南》特聘专家,为全省语文教师作业设计提供方向;作为长沙市名师农村工作站驻站名师,每个月坚持送教到浏阳,当地十几所学校参与教研;担任雨花区余艳中小学师德培训师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引领10所基地校,辐射全区100多所中小学。
“把课上好就是最大的师德。”余艳说,未来,她希望自己能继续带领身边的人带着知识、带着理念、带着方法、带着自己的人格魅力进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