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期待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

发稿时间:2025-03-12 09:51: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日,有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为该行业注入新活力。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持续延长,老年人口正呈上升趋势,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在老年群体饮食起居、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需求正在增加的同时,我国与老龄化社会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健全,特别是养老服务业亟须完善。目前,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规模相对有限,整体素养有待提高,一些从业人员的年龄偏大、相关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

  当前,养老服务业正作为老龄化社会中的一项新兴产业,表现出较强的就业吸纳功能。实际上,伴随传统业态的迭代升级,众多像养老服务业这样的新业态正逐渐涌现出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在这一过程中,亟须从供给侧的角度完善相关政策工具,引导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

  然而,我们能够看到,当前社会上仍存在着对养老行业人员的偏见,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这些广泛存在的传统观念是影响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的首要障碍。为此,应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宣传引导,建立相关岗位的荣誉表彰制度,推动年轻人更新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所形成的丰富需求,主动融入养老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

  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探索建立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为推动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应持续优化职业教育学科布局,根据职业院校发展基础,面向养老服务业调整或新增相关专业方向,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养老服务业所需学科知识的通识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适配机制。

  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应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关岗位出台指导性意见,设置相关行业标准,完善岗位准入条件,设定岗位退出指标,为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提供规范、有序的行业环境。最近,帮助老年人在医院就医的助老陪诊师正在全国很多城市受到热捧,不少陪诊师收入不菲。在满足老年群体就医需求的同时,也让我们理性地看到,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陪诊师,而是需要必备的基础医学常识、急救知识、护理技能以及沟通技巧等。陪诊师是养老服务业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社会对这一新职业强烈的现实需求,也推动更多年轻人提高自身综合技能、增强适老化岗位所需素养。

  年轻人是养老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持性力量。通过完善政策体系,能够引导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借助年轻人对科技前沿的捕捉、利用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的智能化变革,强化行业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