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教材背后的双向奔赴
发稿时间:2025-03-30 10:10:00 来源: 人民日报
“AI时代设计类规划教材”之《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未来空间设计:AI时代设计思维》书影。人民美术出版社供图
如今,AI技术迭代迅猛,新功能、新应用层出不穷。同时,高校设计专业因AI课程更新缓慢、教师对AI技术掌握不足,面临教育内容滞后等难题。早在202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便敏锐洞察到这一潜在问题,历时2年策划推出一套(60种)“AI时代设计类规划教材”(以下简称“AI设计教材”)。这不仅是一次教材的更新迭代,也是设计教育与出版行业双向奔赴、同题共答的有益实践。
从各地多所高校接入DeepSeek,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将开展AI通识教育,AI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正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AI设计教材的出版恰逢其时。以未来性、国际化、实用型为目标,教材通过极富创新性的跨学科编写模式,既为设计类学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资源,又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体现了出版行业对设计类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
伴随AI迅速发展,各领域对具备AI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设计行业,AI生成设计、智能建模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约70%的设计岗位要求从业者掌握基础AI工具。AI设计教材应时而变,将AI算法、数据处理等知识系统融入教学。《数字化时装设计》教材便细致讲解了设计师如何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创意与AI工具,实现从草图绘制到虚拟试衣的全流程,引导学生将设计理念与算法相结合,拓展设计空间。
不局限于设计专业学生,教材编写团队还希望通过从单向讲授到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帮助更多艺术专业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以往,人们往往认为艺术人才主要依靠天赋,现实表明,仅有天赋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在《未来空间设计:AI时代设计思维》教材中,不仅有国内优秀案例,还有国外经典作品,涵盖城市规划、建筑改造、社会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鼓励学生在材料、结构、空间关系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层面展开思考与实践。
AI的出现加速设计教育变革,AI设计教材则成为助推设计教育迭代升级的动力之一,反映了新时代教育借助出版行业资源实现自我提升的能动性。
从第一批出版发行的4种教材可以看出,凝聚50多所高校专家智慧和心血的AI设计教材,从设计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专业角度为教学提供跨学科支持。考虑到教学实际,教材每章都设有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课后思考等单元,满足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设计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还提供了一系列配套服务——开展免费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材;举办“大师班”,为教师搭建交流和提升的平台;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AI不是万能的。如果学生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思维惰性,削弱独立创新能力;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可能会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学生在接触AI教育时存在差距;AI评价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忽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情感,包括艺术灵感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而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并在重重挑战中寻求协作解决之道,AI时代的设计教育才能行稳致远。
回顾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将科学与人文融合,创造出诸多经典之作。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历史经验更加值得借鉴。推动AI技术与设计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创意灵感深度融合,以人才培养助推精品涌现,设计将在AI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作者李红强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