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原创 >> 正文

构筑堤坝、疏通道路!大学生“三下乡”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

发稿时间:2021-07-23 09: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李华锡 实习生 王天宝 宋翎瑞 周康康)连日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河流水位上涨,造成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此时,正在全国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青年学子加入到了抗洪抢险的一线。他们参与抢险救灾、疏通道路、购买物资、搬运沙袋、修路搭桥、构筑堤坝、爱心陪伴,将青年旗帜插在抗洪大堤上,用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构筑起了一道冲不垮、冲不散的堤坝。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小白杨”实践团成员们在疏通道路。团队供图

  疏通道路

  “我们团队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饭,一接到当地政府办的消息后就立刻出发了。”7月20日清晨,当团队指导老师王冬悦接到珍珠岩村山体滑坡志愿人手不足的消息后,便迅速组织正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进行“三下乡”的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小白杨”实践团成员完成集结,第一时间赶往因发生山体滑坡和塌方、山洪冲刷碎石堵塞的路段参与救援。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由于当地是典型沉积岩土质松软偏脆,没有被绿植覆盖的地方,遇雨易松软坍塌,导致积水与石头直接从山顶冲下。

  “因为道路塌方比较密集,且因持续一周的强降雨使得道路泥泞,再加上缺少交通工具,我们是步行了近30分钟才赶到救援地点。”队员庞宁清解释说。团队居住的地方是白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宿舍,被堵塞的道路是浪盐路珍珠岩村路段主干道上,而前一天他们刚刚到珍珠岩村进行了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

  庞宁清告诉记者,除了有支教的4位同学需要给孩子们上课外,团队的3位指导老师、5名女生和7名男生都带上铁锹等工具立即前往,在救援队伍到来前,提前进行道路疏通工作,帮助当地救援队伍一起清理。

  “当我们抵达第一处坍塌地点时,看到原本光滑的岩壁已经被沙石覆盖,脏乱不堪,沙石随着山水冲进公路,栏杆也被冲断,损坏严重。”队员张运鹏回忆说,当时结合每个人手中的工具合理分工,与当地村民、村干部和学校校长一起,五六个人一组分头进行,拿着铁锹将道路中的落石泥沙清除出主道路。

  “两个小时的清扫,雨水、泥水、汗水早已将我们的衣物打湿,但看着原本被堵塞的道路已经被我们清扫干净,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张运鹏表示,看着七至八处被堵塞的道路畅通无阻时,团队每个人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洋溢着笑容。

  记者了解到,该实践团还启用了近1000元的团队经费,购买了牛奶、面包、饼干和香蕉等物资,由支教结束的同学参与打包和运送,为救援抢险工作奉献力量。

  “我们先与当地的村支书进行联系,初步统计出一份受灾情况比较严重的家庭名单,并考虑到参与救援的村民食物供给等,总共采购了28份救援物资。”队长包涵说,支教的正常放学时间是10:45,当天由于突发事故,在与校方沟通后临时取消了课间的休息,提早了35分钟放学,以便为准备物资争取时间。

  “因为这边的村落比较闭塞,条件不是很好,很多都是留守的独居老人,身体不太好,行动也不是很方便,所以我们的救援物资大部分就是捐赠给这些家庭的。”令包涵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去送物资的时候很多实践团成员都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就心里挺难受的,都想着在实践结束后第一时间回家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陪伴。”

  “我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与这些自然灾害相比,虽然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们的同学并不惧怕,特别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冲在前方勇于担当。”团队指导老师刘畅认为这次的救援经历将使得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也更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和中国力量。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愿这份温暖永葆,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团队的另一位指导老师王冬悦说。

西华师范大学“未来星”实践团队成员与灾区孩子在一起。团队供图

  心理疏导

  7月9日20时至10日20时,四川省仪陇县大寅镇峰岩村出现暴雨,山体出现严重滑坡崩塌,被转移的60多户200余人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仪陇县团委向当时正在附近支教的西华师范大学“未来星”实践团队发出邀请,希望他们给受灾点的孩子们做辅导。同学在得知该情况后,立即前往受灾区,对灾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教工作。

  “峰岩村比较偏僻,我们开车进去的时候,沿途随处都是落石,道路被毁得很严重,房子很少有完整存在的,车子经过的时候感觉很惊悚。”队员们向记者回忆道。

  队员们到达时,村民已经被安排在了临时救济点,那里搭建起了几排帐篷,由于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孩子的年龄都普遍偏小。谈及当时的感受,队员们表示自己多少是有些忐忑的,一是担心安全问题,怕父母老师担忧;二是不清楚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担心能否真正帮助到他们。

  队员们从仪陇县团委副书记处了解到,受灾区的孩子受到了洪水的惊吓,安置点大部分是老人,很难与孩子们玩到一起,希望队员们能够安抚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们在成长路上留下阴影。针对此情况,支教队员们立即制定了方案和计划。

  “我们准备了音乐课、图画课和他们见面,仪陇县团委还帮助我们购置了很多玩具,比如象棋、刮蜡纸、橡皮泥等,年龄稍大的孩子我们也组织了趣味题、数学竞赛,他们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我们感觉效果很好。”队员侯逸飞说。

  记者了解到,孩子们的教室都是临时用办公室改造的,支教队初到安置点时,孩子们表现得很腼腆,队员们为他们分发了食品物资,为他们吹陶笛、带着大家一起拍掌唱歌,情况逐渐好了起来。“你们来之前,他们还是很不安,玩也放不开,现在他们都玩得很开心,你们作用不小哇,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该怎么和他们沟通。”村里的老人向队员们表示了认可。

  谈及此行的感受,队员们认为非常值得,在这里践行了自己的初心,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虽然我们相处时间不长,但这里每个人都很可爱,熟悉之后孩子们会送我们画儿,还制做的七彩小花给我们‘发奖’;当时有领导来灾区看望大家,有个孩子捏了橡皮泥的小花送给他,领导回赠了他一个党徽,这一幕挺暖心的。”队员罗玲说。队员们离开时,孩子们主动与他们一一拥抱,目送他们上车。

  “我们是大一的新生,这是我们第一次真真正正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心里感触良多的。”队员们如是说。记者了解到,他们是第一批来到灾区的支教志愿者,之后还有陆续的志愿者们前往灾区。

河南科技学院2020级学生贺依晴与村民一起搬运沙袋。受访者供图

  构筑堤坝

  连日来,河南遭遇特大暴雨,人民众志成城开展自救,各方救援也正在紧张进行中。一幕幕暖心的场景让人泪目,有懂事的孩子冒雨提醒司机前方有积水,有电影院开放影厅让上千人留宿,还有医生蹚水背走自闭症儿童……一个个平凡人闪烁着动人的光辉,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西向镇龙泉村的贺依晴在“三下乡”途中,也为家乡的防汛抗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所有参与到抗洪救灾的战士们都能够平安,希望洪水能够早日褪去,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希望人们过得越来越好。”这是河南科技学院2020级学生贺依晴给所有参与到抗洪救灾一线的英雄们、战士们的祝愿。

  “不好意思啊,我刚忙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贺依晴边嚼着东西边说道,刚从抗洪值班点值完班回来的她,正在吃着家里人留的晚饭。从7月14日开始,贺依晴便积极投身到抗洪救灾工作当中。起初她请求加入抗洪志愿者队伍时,村委会考虑到她是一名女大学生,便把她安排到了宣传岗位上面,本以为是最适合她的岗位,但偏偏女子负有男儿志。

  在宣传岗位上的贺依晴虽然为防洪抗灾的物资募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总感觉“有劲儿没处使”的她还是一心想到抗洪前线去,同大家一起抗沙袋,一起修堤坝,一起为生命安全筑堤。村委会也拿她没办法,因为从抗疫情那个时候起大家基本都熟知这个具有“铁娘子”性格的姑娘对于维护人民安全的志愿服务有多么坚毅的勇气和强烈的决心。

  于是在第二天,贺依晴便跟着村里的老党员同志一起去修路搭桥,搬运沙袋,奔赴在了抗洪第一线。

  “村子位于两条河床中间,北河床相对于南河床洪水的涨势相对可控,南河床在曾一度连续越过河床警戒线逼近村子,当时心里除了害怕与恐慌之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村民在最坏的情况下可以有所准备的把损失降到最小。”于是,贺依晴便在最接近闸口设有警戒线的地方,从早上八点一直守到晚上六点。

  由于持续降雨,贺依晴每隔半小时便向村委汇报水位情况,以便能够及时让村民做好相对应的防洪措施。尽管一天中会腰酸背痛,会冷的瑟瑟发抖,但她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时刻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放松。

  水位超过警戒线的那两天时间里,贺依晴被村委会安排到了后勤队伍中,她描述着在后勤队伍中的所见所感:有小到十二三岁的小孩子跑来送方便面、火腿肠,也有年近六十的老人送来鸡蛋烙饼,此外,也有爱心人士捐赠的雨衣、雨鞋、沙袋子、饮用水、鸡蛋、面包等大大小小的爱心物资。

  “我必须要站出来,我要去站岗守岗。”贺依晴召集村民一起将所有的爱心物资送到了一线抗洪志愿者手中,自己再一次参与到了沙袋传送接力队伍中。村里的女人小孩都来了,沙袋从她们手中递过,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生命安全线。贺依晴就这样奔走于抗洪救灾的后勤与前线,一天又一天。

  “疫情爆发之际积极抗疫,洪水来临之时带头抗洪,我要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筑起一道冲不垮,冲不散的堤坝。”贺依晴说。

责任编辑:左橙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