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原创 >> 正文

高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发稿时间:2021-09-14 16: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南充9月14日电(通讯员 苗高萌 唐勇)9月14日,西华师范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宣讲会正在各个学院展开,刚入学的2021级新同学都收《西华师范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手册》,第二课堂的学习生活率先拉开序幕。

  在计算机学院的宣讲活动现场,2021级新生胡宇惟一边翻着手中的小册子,一边和身边的同学交流起来。

  “第二课堂?原来除了在教室这个第一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在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中培育自身核心素养!”“而且参加的活动都还被系统记录下一定数量的学时,最终要修满8个学分才可以毕业。”“怎么修学时?修了有啥用?要修的学时学分还分了7个类别?会不会有点多?”

  面对同学们热情的讨论和发问,校团委负责同志系统地讲解了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以及运行现状,并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创新创业活动。西华师范大学团委供稿

  近年来,西华师范大学在深入总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2018年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为契机,依托四川省教育综改项目、四川省教改项目和校教改重大培育项目育人实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形成了“课程学分体系、课程建设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数据管理体系”四元交互的“1441”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规范化、体系化、高质量的第二课堂育人项目,不断提升第二课堂育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承担起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

  把准科学量化关键,合理赋予第二课堂学时学分。在《西华师范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中,工作领导小组强调坚持“定量与定性”“记录与转化”相结合,科学赋予学时。对于可以量化的项目活动,采用参与学时,通过次数、时数、个数进行计量和评价。对于无法量化的项目活动,采用转换学时,根据项目活动的级别、获得荣誉的等级、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承担的角色和贡献程度等来赋予不同数量的学时。采用附加学分制的模式,在学校严控毕业总学分不超过160的背景下,明确学生应修满第二课堂8个学分;采用学时记录进行学分认证的模式,每个学分对应16个学时,共计128个学时,第二课堂在总学时、总学分中占比均为5%左右,确保第二课堂育人效果的同时不影响第一课堂教学进度,坚决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

  

第二课堂制度培训会。西华师范大学团委供稿

  立足课程育人实效,动态调整持续提升含金量。借鉴第一课堂课程建设经验,坚持供给侧改革整合课程项目,按照“精品、精简”的原则做好课程开发、项目整合。做好项目加减法,合并同类项,打造更有品牌力、影响力的项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思想行为特点的学生群体制定实施不同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分阶段实施:大一侧重适应教育、大二侧重职业教育、大三侧重社会教育;分众化实施:面向升学学生群体做好规划与辅导;面对就业学生群体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践实习;面对创业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沙龙、校友讲坛等活动。定期开展课程项目的申报、评议、审核、调整,每年调整数量占比不低于30%,提升课程项目库清单“含金量”。

  截止目前,学校第二课堂项目库收纳项目活动287个,开展场次大7119次,成长记录总数980197个,活动分类分布比例均衡,符合方案设计预期。

  突出育人主体牵引,建立共青团枢纽运行模式。学校共青团作为第二课堂实施第一责任主体,基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共青团育人的组织优势、实践经验,突出基层团委的主导、主动、主体地位,统筹第二课堂育人资源,推动领导运行机制、效能评价机制、资源保障机制、师资队伍机制协同运行,最大限度推动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等育人体系的同频共振,构建了“共青团+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各学生班级”多元协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基地+用人单位”全链条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西华师范大学团委供稿

  打造大数据信息平台,探索一体化管理系统。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使用团中央“到梦空间”网络管理系统和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新媒体平台,构建第二课堂数据管理体系,实现了第二课堂的组织动员、客观记录、科学评价、情况反馈和成绩认证,实现了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通过系统实时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过程信息、成绩信息等,逐步形成学生成长数据池,生成学生个人第二课堂成绩单,最大限度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轨迹,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描述性评价,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可记录、可测量、可呈现。

  最后,西华师大团委负责人表示,深入推进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实践探索,也是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改革趋势,也为高校基层共青团深化改革,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落实党和国家培养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