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大学生“逆向考研”引热议,名校生为何选择“下沉”?

发稿时间:2021-12-08 13: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李华锡)据媒体报道,最近,“逆向考研”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所谓“逆向考研”,指的是考生从排名更高、社会观感更好的学校考到整体评价相对稍弱的学校,甚至从“双一流”名校考到“双非”高校。

  按照常规做法,大学生选择考研应该是选择到更加好的大学和专业继续深造,那么,学生为何选择比本科阶段要差一些的学校呢?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高校研究生和正在准备考研的学子,并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进行分析和建议。

  高校研究生:大学生“逆向考研”可以理解

  “我觉得一些人做出‘逆向考研’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肖锋在北京一所高校读研究生,他认为,在考研期间,选“小”不选“大”的现象时常发生。

  他举例说,有些初试、复试成绩都靠前的学生有选择大教授作为导师的机会,但他们却选择了“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作为导师。他身边就有专业排名前四的学生,选了一名副教授作为导师。

  肖锋说,选择大教授和“青椒”都各有好处。教授、博导,因为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地位,对于大的方向有着很强的把握能力,能避免很多无效的探索,其研究方向也较前沿。同时,对比青年教师,其人脉较广,对于就业、深造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青年老师带学生也非常卖力,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学。因为他们和学生,都在上升阶段。”

  高校备考学生:“逆向考研”或许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四川高校大学生廖名扬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看到“逆向考研”这一新闻时,他认为,从主观而言,对于“逆向考研”的考生来说,要搞清楚考研意味着什么。考研是为了学历,还是为了提升自己。“我现在正准备考研,以我备考的方向来看,好学校好专业比较少,但考生数量多。”对此,他表示,对于只是想拿到研究生文凭的人来说,逆向选择一些“双非”院校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从客观原因来说,竞争压力或地理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廖名扬说,虽然是“逆向考研”,但多数考生还是会选择所在城市相对好的学校。

  “再者,其实也与考研的方向有关。”他认为,有些“双非”院校也是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前景其实很好的地方值得深造。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受访者供图

  专家:从“名牌大学”到“名牌城市”,“逆向考研”也需引导

  针对“逆向考研”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认为,该现象要分成两面来看,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理性地看待就业,比如随着本科四年的学习,或者是对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对自己的专业、学校、就业等有了新的认识,“可能为了去比较好就业的专业,或者是跟着比较好的导师,或者想去一个理想的城市,出现所谓这个‘逆向考研’的情况”。

  另一方面其实也反映了大学生考研存在盲目趋势。她说,很多人只看到了“逆向考研”从“双一流”高校到普通高校,但是更多的还是从中小城市流向了大城市,反映出大学生不仅看重“名牌大学”也看重“名牌城市”的趋势,也需要反思和引导。“其实现在很多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前景都很好,也没必要盲目地追求大城市的发展机会。”

  “而且考研本身,对很多大学生来讲,一方面可能是追求学术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延迟就业的考虑,可能觉得就业形势不太理想,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朱迪说。

  针对大学生“逆向考研”现象,朱迪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疑点进行指导,也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地看待就业择业问题,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特长优势做出选择。

  其次,二三线城市也应该把握住一些新的发展机会,完善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岗位,在新业态和新职业为代表的新赛道上,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当然也需要一些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来吸引年轻人才。”

  最后,大学生自身要理性看待就业择业问题,不能盲目地趋同周围人或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趋势,“比如说,大家都学某个热门专业,都往某个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去。在考研和未来就业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还有自身和家庭的长远规划等。”

  朱迪呼吁,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太看重名牌效应,比如说名牌专业、名牌学校、名牌城市等。到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是特别外在的东西,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学术志趣或者说兴趣。“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才能够在未来获得比较好的发展。”(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肖锋、廖名扬为化名)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