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原创 >> 正文

点亮理想之灯,用实践丈量青春

发稿时间:2023-01-06 10:0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之前提起思政课,不少人的刻板印象是枯燥乏味。近年来,一些教师凭借接地气的内容和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走红网络,让更多的青年爱上了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他还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进一步探索。

  新时代办好“大思政课”,需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是上好“大思政课”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高校课堂,思政课仅靠大量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从1997年开始,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利用暑期奔赴祖国各地,在城镇社区、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等丰富的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与担当意识,用青春奉献助力国家发展。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基层,用脚步丈量青春,是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写照。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三成大学生暑假最希望获得“实践经验”。不少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丰富经历,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东北大学学生王世杰的专业是医学,他表示,社会实践让他提前进入社会,用所学知识帮助更多人。王世杰在大一和大二暑假都曾参与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他所在的医疗服务团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免费为村里的老人体检、提供健康咨询。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很多老人不会注意吃的药是否过期,他教会了很多老人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回收了过期药品。王世杰说,社会实践让他了解了农村地区医疗状况,也坚定了毕业后从事医学工作,帮助更多人过上健康生活的理想。

  潍坊科技学院学生韩奕旭曾在暑期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家乡政府部门进行对接。她的工作是到农村调研留守儿童情况。在调研中,她发现随着乡村振兴,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父母开始返乡就业,降低了当地留守儿童的比例。因为是艺术专业学生,她在走街串户调研过程中,为留守儿童家庭拍摄照片,打印出来送给他们。韩奕旭说,这次社会实践让她进一步了解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也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真正实惠。

  社会实践是“大思政课”的一种方式。大学生通过国情调研、社会服务、学习宣讲、援边支教、科研实践等实践形式,将所思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既能多维度了解社会,提升实践技能,又能解决一些具体而实际的问题。

  上好这堂课,还需要探索更多创新方式。内容上,大学生可以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支教服务,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为乡村义务绘制美丽墙绘,心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人们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形式上,不局限于线下实地调研和实践,也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视频通话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认知国情、奉献社会的能力。“大思政课”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帮助青年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铸魂树人的作用,点亮青年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灯。

  李华锡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01月06日 T5 版)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