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把钱学森精神打造成“金名片”
发稿时间:2022-06-04 11:11:00 来源: 科技日报
一谈起钱学森,侯广峰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侯广峰是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已在该校工作多年,是学校钱学森精神传承示范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学风传承行动”的参与者。
“钱老是上海交通大学1934届校友,对我们来说,他不仅是‘两弹一星’元勋、一位值得敬重的科学家,也是我们的学长、一个让我们看得见脚步的人。”侯广峰举例说,2011年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时,经中央批准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了以钱学森命名的国家级纪念馆、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这座图书馆里收藏了大量与钱学森相关的文献、照片、手稿、实物等,布设了大约3000平方米的展出场地,对校内师生和社会公众开放。
“2011年开馆的钱学森图书馆,已经成为研究钱学森思想和精神的重地,成为学风建设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高地。上海交通大学‘学风传承行动’的一个特色,就是打造了钱学森精神这张‘金名片’。”侯广峰说。
演者观者皆受教
10年前,原创话剧《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首演,同年即获得中国戏剧奖子奖——校园戏剧奖。话剧全剧由“序幕”“国难当头”“毕业歌”“冯·卡门家的圣诞夜”“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难忘的一夜”“尾声”等7部分组成。剧情表现了钱学森赴美留学、毅然归国、回国投身国防事业等重要历史事件。《钱学森》也是国内校园“大师剧”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这部剧首演是在2012年,但是它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影响力可没有停留在2012年,这是一部‘常演常新’的话剧。”侯广峰解释说,学生剧团和专业剧组不同,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演职人员毕业,人员更迭不断发生,剧务工作届届相承。除了前台的演员,参与话剧的还有后台的灯光、舞美、服道化工作者等。《钱学森》走过10年,也由此影响了10余届学生。侯广峰用一句话总结这种模式,叫做“演者观者皆受教”。
把钱学森“请进”融媒体
“除了展览、话剧这些比较传统的学风建设形式,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因此在融媒体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围绕钱老的成长经历、学习目标、责任担当、精神追求以及教育思想等,制作了大批相关音视频作品,力求打造一个立体传播体系。在制作作品的时候,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风启学林网站上,有多个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视频作品,例如《传承钱学森精神,探求钱学森之问》《坚守初心,航空救国》,以及《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侯广峰介绍说,为了拉近作品和青年学生的距离,视频内容突出了少年钱学森的形象,并且表现了两代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之间的“代际对话”。侯广峰认为,这种形式可以赢得学生对钱学森精神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
“除了视频,我们还有音频节目。”侯广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钱学森图书馆教育团队在馆藏文献资料基础上撰写文案,音频由讲解员诵读,专业团队录音制作。
学风建设见人、见物、见精神
“我们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学风建设和钱学森精神研究、传承与宣传的骨干队伍。我们把科学家精神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是在‘三位一体’的实践当中完成的。”侯广峰解读说,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见人、见物、见精神,分别代表挖掘典型案例、开发宣教课程、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视频作品《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当中,在话剧中扮演钱学森的学生、话剧团团长许左结合视频和口述史讲述了钱学森的学习目标、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为钱学森精神做了阐释。上海交通大学有关部门把钱学森精神相关音视频作品在各个新媒体平台播送,从受众学生当中寻找学风传承行动的参与者。侯广峰表示,有很多学生受钱学森精神影响与感召,自愿申请加入钱学森精神学生宣讲团,为弘扬钱学森精神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孙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