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在幼儿园里“办大学”

发稿时间:2023-05-28 14:29: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西安文理学院探索“驻园式”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式——

  在幼儿园里“办大学”

  这个春季学期,在西安市雁塔区第七幼儿园,常常会出现一群大学生的身影,他们在幼儿活动的不同场域,一边帮助教师组织活动,一边观察着、记录着;西安文理学院教师常碧如,则游走于不同场域,观察学生运用各种观察法以及与幼儿互动的情况,并随机在某个时间点喊停,指出学生忽略的幼儿典型行为。

  这是“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门课驻园实践教学的情景,常碧如要带着全班学生在四周内完成四类活动的观察。每次现场观察后,他都会带着学生集中到幼儿园多功能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讨论,找问题、提建议……

  全程实践、理实结合、协同育人的“驻园式”人才培养方式,让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前教育学院”),把幼儿园变成了大学课堂和实践场,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走向能力的主动建构者,并在用人单位赢得了“上手快”的口碑。

  驻园实践,持续浸入真实的教育场域

  从学前教育学院毕业后,吕欣在西安市阎良区第一幼儿园工作快满三年了,从配班教师、班主任,再到安保主任、保教干事,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还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作为学前教育学院第一个驻园式实验班的学生,她对那段在幼儿园上课的日子记忆犹新:“大二时,一周有两节‘学前教育学’课,周五下午的那一节专门搬到幼儿园上,大家都特别开心,学校虽然有模拟教室,但入园后感觉更亲切。”

  当时,这门课讲到区域游戏、建构材料时,吕欣和同学们都不清楚具体是怎么使用的,到幼儿园每个班里参观后,才有了真切的感受。“我们当时还给中(2)班做了环境创设,孩子们看到我们做的大恐龙时,非常惊喜。”

  “在真实场域中促进理论知识实践化,同时也促进实践知识理论化。”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蔡军这样概括驻园实践的作用。

  在蔡军看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入驻”幼儿园的真实场域,并且要“持续”浸入。为此,学前教育学院提出了这样的改革:学院与幼儿园共建“幼儿教师发展学校”,该学校设在幼儿园,理论课不少于30%课时在此授课,教学法类实践课100%课时在此授课,聘用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介入课程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

  作为学前教育学院较早的“驻园式”实践教学基地,西安市雁塔区高新文理幼儿园原园长吴丽英有件印象深刻的事: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她通常都会安排学生从保育教师“浸入”开始,但小赵同学很抵触,认为给幼儿打饭、收碗、如厕不应是教师的工作,为什么要本科生来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引导小赵从帮助幼儿如厕到教会幼儿自理,小赵慢慢认识到,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是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做什么,而是通过各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帮其养成好习惯。

  “有些内容,书本未涉及,但现实中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我们如何培养出理论强、上手快、后劲足且具有实践智慧的幼教工作者?持续浸入实践场域的‘驻园’,无疑是生成实践智慧的有效路径。”吴丽英深有感触地说。

  协同共育,“双主体、双导师”各显所长

  最近,大四学生陈卓正跟着导师做科研,为完成毕业论文而努力。回顾四年大学生活,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培养,让她坚定了信念,不仅要成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还要争做教研、管理骨干,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说起“双导师”联合培养,陈卓犹记得去年参加“第11届华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技能大赛”的情景。她准备的是大班语言活动“夏天的秘密”,这个活动需要教师把幼儿对夏天的认知经验有层次地梳理出来,引导幼儿仿编诗歌,通过唱出来、画出来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形式美。“活动要体现五大领域融合,对于一些难点,校内导师和幼儿园导师都多次指导我,我才能拿到一等奖。”

  吴丽英认为,“驻园式”人才培养,打出了“园所+高校”的“组合拳”。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实施教学,高校教师深入幼儿园一线,提升实践智慧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园所优秀教师进入高校课堂,向学生直接展示和传授来自一线的鲜活经验,指导学生在真实场域实施教学。“校—园共育”,真正在大学生和在职教师间构建起了“职前—职后教育实践共同体”。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都是育人主体。”蔡军说,依托“驻园式”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教师会深入幼儿园挂职锻炼,担任课程顾问、发展顾问及驻园专家,与幼儿园教师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再让科研成果应用到幼儿园,最终还是回归到人才培养的主业上,让学生受益。

  产出导向,为生成实践智慧而调整课程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新区幼儿园2020年开园,因人手不足,就让刚分配来的西安文理学院两名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担任主班教师。邵雨正是其中之一,如今她不仅是大班年级组组长,还担任党政工作负责人、工会干事等职务。

  “用起来顺手,进步快,努力进步的愿望很强烈,对自己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很清楚。”园长王利敏说,这两位教师已成为青年中的骨干,在教学组织、专业技能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学前教育学院基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需求的调研,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通过“评价—反馈—整改”闭环质量监控机制,常态化地修订目标,调整课程。

  “从调研需求看,现在用人单位需要的不仅是实践从业人员,更重要的是会观察、分析、评价幼儿,能研究并解决学前教育领域实践问题的专业人员。”蔡军说,培养目标里强调创新精神,正是考虑到了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

  基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学院对2022版课程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是让课程体系逻辑性更强,遵循知识体系、个体能力发展的逻辑性,把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作了优化。二是解决知识的重合、交叉、碎片化问题,把一些课程有的拆分、有的合并。三是高度对接毕业要求指标点,用新增课程来弥补传统课程对指标点支撑不够的问题。

  比如,当前很多幼儿园探索自主游戏,学院就开设了一门独立的课程“幼儿园游戏”。这门课的重点不是讲游戏理论,而是作为教学法中的一门课,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会游戏,能设计组织游戏,再往前延伸一步,能制作个性化玩教具。此外,每一个领域的教学法课,教师在教学时都要注重游戏化。

  “可以说,对幼儿教师游戏能力的培养,我们是通过‘幼儿园游戏’这门课和几门教学法课共同支撑起来的。”蔡军说。

  学前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55年开始办学的西安幼儿师范学校,从中师传承下来的优势,造就了学生技能强、基本功扎实的好口碑,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短板,因为不是定位于培养研究型幼师,学生反思和研究能力相对欠缺,而这些能力对于教师生成实践智慧又是很重要的。

  蔡军表示,学院增设“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发展动态”这两门课,就是为了弥补学生就业后的短板。其中,“学前教育发展动态”每一年的课程模块,都是随着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和理论研究新成果的动向而动态调整的。

  令蔡军鼓舞的是,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去年接管了西安市雁塔区第七幼儿园,在校政合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我们有专业的队伍,去年接管了这所园后,有力地支撑了学生的驻园实践、学科竞赛等活动。随着托管更多的幼儿园,相信未来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会更大。”

  作者:本报记者 纪秀君 赵彩侠 田玉 冯丽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