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用品格教育为大思政课浇灌活水

发稿时间:2024-05-26 09:0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最近,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的中学生闵泠文和同学们领到一份特殊的课外作业:走访一位身边的劳动者。

  深入了解了自家小区里一位工作了近20年的保安叔叔后,闵泠文写道,“他让我知道了劳动使人光荣,不管在什么岗位,都应该兢兢业业,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是该校一次生动的品格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四川省品格教育实施的缩影。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德育副校长叶德元说:“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自主发现劳动者身上的优秀品格,进而学会真诚、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品格教育不再是空泛的说教或一个一个生硬独立的活动,每一件小事都是塑造孩子品格的生动‘教材’和课堂。”

  2014年,成都市教科院申请、成都市教育局牵头的《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品格教育正式在四川落地生根。如今,参与品格教育的学校从最初的100所增加到了2600余所,从之前的小学扩展到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化发展。

  课题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基础,梳理出学生应具备的24个品格,并进行课程开发。经过10年的发展,品格教育正“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川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院长杨霖是2014年的《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她认为,“‘大思政课’强调立德树人,比如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品格修养等内容,都跟一个人的品格息息相关。品格教育是大思政课的具体实践,或将为大思政课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

  缺了品格,青少年难以“起飞”

  “除了知识,我们的孩子最需要什么?”“品格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两翼之一,缺了品格这一翼,孩子们的未来将难以起飞”……

  4月24日上午,300余名教师参加了四川省2024年中学品格教育成果推广会,这一主题不断被讨论。

  实际上,为了孩子们的品格健康发展,四川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累总结并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品格教育课程和课题成果。

  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成立于2014年的“VEX机器人”社团是最受欢迎的学生社团之一。加入社团,学生需要参与完成机器人图纸设计、零部件选择和最后的组建。

  去年11月,参加“第十四届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选拔赛——华西赛区”时,该校学生尚睿宸与队员们已经组建出了一款机器人,但是当他发现与国外更为先进的模型的差距后,果断选择拆掉重建。“根据图纸搭建起一个模型可能需要一周多的时间,拆掉它只需要半天,但是我们跟那款先进模型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必须要精益求精。”

  教练罗强发现,尚睿宸与队员们在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和实力强的对手时,出现了畏难和焦躁的情绪,“这时候学生更需要学会与团队的沟通和适当的鼓励”。

  队员互相打气,团队重拾信心,最终一举夺魁。尚睿宸说:“我现在遇到任何不确定的事情,都会勇于尝试并敢于把握,同时自己情绪的问题也在改善,现在明显觉得自己能静下心来了。”

  该社团兼职教练王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除了组织队员学习先进的机器人科学知识,更注重在社团活动中每一个队员的品格素养塑造和成长,从按时参加社团活动来培养‘守时’,队友之间的团结协作来培养‘友善’,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来培养‘创意’等,品格教育贯穿在整个社团活动中,这样的要求也为同学们到大学甚至以后从事科研学术等高科技工作打下优良的品格素养基础。”

  “让科学家进校园相对容易,但是让‘科学家的品格精神’进校园却需要下一番很深的工夫。”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认为,学校为学生开展的科创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对他们的自主、创新、坚持等品格的磨砺。“可能在当下,我们还不能在学生身上看到立竿见影的品格改变的效果,但是这些潜移默化的品格训练就如同在学生的心灵里埋下了品格的种子,这粒品格的种子一定会逐渐成长,当他们步入社会,面对复杂、多变、模糊、不确定的社会时,孩子的品格会为他的人生遮风挡雨,也是孩子们下一程人生的加油站。”

  在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操场旁的一面墙上,绘满了学生们的创意涂鸦,这是学校为学生创建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高一学生喻景萱在墙上画了一幅蓝色的马蹄莲。绘制过程中,她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从设计稿的筛选、修改,到最终定稿,学生间也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勾线造型、上色润色……

  日前,一场以爱国品格为主题的活动在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进行。在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爱国”这项品格教育里最重要的品格素养春风化雨般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该校教师谢芳感慨:“在活动现场常常会看到这些孩子主动捡起表演后地上掉落的小国旗,同学们会相互提醒在升国旗时要认真敬队礼,学生们特别注意胸前佩戴着干净整洁的红领巾……”

  作为四川省品格教育课题组的重要成员,该校德育副校长吴少娟谈到,“主题活动的定期开展,能够丰富学生的身心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激发情感,明确品格行为,让教育在活动中发生,从而达到品格教育‘内生外化’的效果。”

  四川省教科院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卢志认为,“品格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比更应该加强常态机制的实施,品格培养不是举办一个校园活动、开一次主题班会就能培养起来的,应该是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要贯穿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点点滴滴的工作中。”

  品格教育中小幼一体化发展才会有更大成效

  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锦城一中”)有一项不成文的约定,“占什么课都不能占学生们的戏剧课”。该校特聘教师杨银波形容,“班班有剧,人人有戏”。

  不同的是,锦城一中的戏剧课不进行理论考试和最终评分,而是以每年的戏剧节作为最终结课表演,从导演、编剧再到演员都由学生担任。自2018年以来,每年7月的戏剧节都是锦城一中每一位初一学生必须参与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杨银波看来,戏剧训练是培养孩子品格最好的方法之一。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时,杨银波设想,如果能把这段历史搬进学生们的课堂,自己演绎或许能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会。

  “一节课研究,一节课再来排练,让他们自己来演,自己去编写。”校园剧《觉醒》就这样诞生了。

  同期创作的还有讲述红军长征故事的校园剧《红色记忆》。“红军为什么要把烧马粪、烧牛粪当作当时运动会的项目之一,他们不觉得臭吗?”一次课后,几名学生围着杨银波疑惑地问。杨银波回答称,“你们要结合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现实条件自己去查。”

  在查阅资料后,学生们终于了解到,原来当时的红军只能用马粪、牛粪当作柴火来烧,因此这也成了运动会的项目之一。

  “我们讲出来的东西,学生可能无法深刻地体会,但是他们自己在探索中去提出和解答自己的困惑,会更有助于他们理解这个世界。”杨银波说。

  学生们还将“彝海结盟”的故事写进剧本中,他们给这部剧起名为《誓言无声》。这是以当时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果基约旦(小叶丹)的夫人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保护由刘伯承一行人留下的红旗的故事作为创作背景的校园剧。

  为了演好小叶丹这一角色,学生布一凡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满怀敬意地说:“小叶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却是如何保护好这面红旗,这是非常伟大的。”

  杨银波觉得,“只有自己去演,学生们才能切身地体会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情绪、历史背景和故事背后所传达出的深远意蕴”。

  杨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曾被一名男孩演奏的美妙乐曲感动。“看着这个有点笨拙的男孩,眼泪止不住了。如果只用成绩来衡量他,那他也许永远都不会被发现、被赞美。”

  在那天的日记中,她写道:“我想、我希望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育能够在乎每一个不一样的、独特的、有个性的孩子。或许很多年很多事情都过去了,可在校园里留下的点滴美好,会伴随他们成长并会传递这样的美好。”

  专注、有序、友善、守时、爱国、责任、坚持、主动、创意、明辨……如今,这些品格被悉数融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品格塑造。品格教育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1.24%的受访家长认为品格教育使孩子的习惯更好,有73.39%的受访家长观察到孩子在学校实施品格教育中有积极的变化,有98.18%的受访家长认为当下学校有必要开展品格教育。

  杨霖发现,伴随着学生的成长,相较于小学和幼儿园,中学生更需要去应对更多社会化的东西,“所以中学才是实践品格教育最好的场域,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品格的最佳时段”。

  成都圣菲学校校长夏雪燕谈到,“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周都要进行‘我是小学生啦’的项目式活动课程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专注和有序品格的培养”。

  在乐山市通江小学,教师费彩梅带着小学生进行了一堂以“责任”为主题的品格班会课,其中重要道具是“四善品格棋”,这是学校专门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品格教育的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棋。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品格行为。

  费彩梅说,现阶段的小学生从小受到万千宠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对他们进行“责任”主题的品格教育非常有必要和紧迫。

  在四川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余奎看来,开展品格教育一方面是要和青少年讨论、判断、选择,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教育和指导他们形成维护价值观的能力,也就是品格能力。“我们的品格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为基础,通过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动家庭、社区、社会的整体的文明和道德的改变。”

  四川省教科院综合德育教研员黄琳琅介绍说,四川省的品格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在课程实施、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学生活动、交流学习、考核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有很多创新的品格教育课程例如品格戏剧、品格微班课等,排练了多部优秀的校园品格戏剧,先后推出品格教育优质微班会课100余节。

  实习生 赵一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