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发论文需求量巨大,学术期刊难满足,如何破?

发稿时间:2024-05-27 10:24:00 来源: 澎湃新闻

  毕业季来临,很多大学生、研究生面临着发论文的“难题”,这让很多不法分子又打起了学术论文的主意。

  他们声称花钱就能搞定论文写作、发表等一系列问题,骗局多样,招数百出。

  许鹏,是某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他在向某学术期刊投稿时,遭遇了骗局。

  某师范大学教师 许鹏:投稿后收到邮箱回信,让我把文章投到另外一个邮箱去,邮箱名字也是他们期刊名字的缩写,我就把原来投的这篇文章转过去。

  许鹏被要求支付100元初审费。不久,又被要求再次交费。

  某师范大学教师 许鹏:他当时说的是你已经通过了初审,进入二审,你这个费用就是支付给外审这些专家的。

  许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刚好碰到这个期刊的编辑,当编辑说他们期刊录用论文不收费时,他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一些搜索引擎、电商平台、论坛上,依然可以找到大量标榜“快速发稿”“一月内见刊”“先发表再收费”等论文代写代发的广告及机构。在某App上记者发现,在大量以教人如何快速发表论文的帖子底下,很多人留言后都被要求“私聊”。发帖、谈价,接单,俨然成为一条完整灰色产业链,为了躲避平台方的“封杀”,他们多以选题指导、论文润色等为名目,或以假网站为平台,为“生意”引流。

  记者随机打开了一个所谓的期刊杂志网页,网页里标注作者可选择优先递交论文、优先发稿,记者随后拨通了这个期刊杂志编辑部的电话咨询查证。

  发表论文是“刚需” 但却困难重重

  发表学术论文与高校学生学位授予,老师、科研人员职称晋升,项目结题等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大家的“刚需”。

  现在发表论文现状如何?到底难不难?我们继续来看记者调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 朱老师: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系统知识,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怎么来检验和衡量,论文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写论文就是在培养科研能力,论文的发表就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证明。

  在读硕士研究生:发论文是我最焦虑的问题,一直想着写文章、发论文,文科、艺术类的论文(期刊),比较看重导师的课题,研究生自己很难投放论文。

  博士在读研究生:期刊很多稿件都被约稿占据了,真正可以写论文发表出来的空间很少,资源很少,需求的人很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胡泽文:大家科研能力都上来了,结题报告送审外审的时候,没有论文就很难通过。我们领域权威期刊就两三本,想在上边发表论文的人是非常多。如果你时间长了不发论文,可能职称一直停留在讲师或者副教授。在学术界,也有马太效应,就是20%的科研人员发表了80%的期刊论文。

  发文渠道与论文刊发供需不平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高校学生和科研人员普遍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发文渠道和学科专业发文要求之间供需不平衡。

  众多的高校研究生、老师和科研人员发文需求量巨大,但学术期刊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甚至在数字化环境下,很多期刊都无法生存。

  “SCI”“SSCI”是国际学界通用的,分别对自然科学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的检索系统。“CSSCI”就是大家常说的“C刊”,用来评价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北大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科期刊领域重要的期刊数据库。据统计,1978年我国期刊种数930种,2021年全国出版期刊10185种。其中在2014年、2016年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学术期刊达6449种,占到期刊总数的60%多。

  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97.78万人。此外,还有大量科研人员等。众多的发文需求与期刊数量、版面容量发展不平衡。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 张国涛:高校老师评个正高职称,有的学校没有六篇八篇的C刊(发表的论文);硕士生你得有个北大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博士生至少你要有个C刊(发表的论文) 。每年的论文发表需求就摆在这里,实际上我们的期刊是提供不了那么多版面、那么多发稿量的。

  增强期刊“造血功能”仍任重道远

  对于发文渠道和发文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相关部门已出台方案及指导意见,对高等教育实践倡导多元、综合性的评价标准,扶持学术期刊良性发展。

  我国的学术期刊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跟上学术科研发展脚步,依然任重道远。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扭转教育评价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导向。对“论文”考核指标进行解绑降温。多所高校也正在“破五唯”进程中,积极尝试:清华大学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破除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上海交通大学以更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成果来衡量博士生的学业质量。中国传媒大学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规定。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尝试破除对期刊论文量化指标的过度依赖,推动我国学术科研事业健康发展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副院长 学术发展与成果处处长 陆琪:我们有一些专业取消了对学生论文篇数的要求。教师晋升过程中,除了论文同时也要看他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表现,比如在本科生教学方面这样一些投入,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些情况,它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综合考核后才有可能晋升。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平台发展中心主任 张国涛:国家社科基金专门每年拿出一笔钱资助学术期刊,200本左右的期刊入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每年能拿到四十万元、六十万元,甚至八十万元的经费资助,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起正向激励的作用。

  专家指出,我国学术期刊的建设也可以充分发挥同行评议在学术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以在业界进行有益探索。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员 杨春兰:是不是可以去尝试实践期刊试办准入制度,给予办刊者一定的时间和政策支持。如果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办出高质量的期刊,那能不能给予它官方的认可。对于一些确实已经转企的期刊,鼓励他们去探索,包括知识服务、培训、会议,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