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技术人才

发稿时间:2024-07-04 10:31: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方鸿志

  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依托能源电力行业办学的高校担当着为行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技术人才,同时确保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

  “双碳”背景下,能源技术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高校背靠关乎国计民生的能源产业发展而兴,有着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但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新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办学定位“精准化”还是“宽泛化”?部分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高校在综合发展与特色发展之间摇摆不定,尤其是划归地方以后,可能会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产业发展结构与态势的影响。积极融入地方还是坚持走依托行业办学的特色发展,这一选择不仅仅受制于行业发展,还要考虑融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学科设置“向窄”还是“向宽”?此类部分高校为了扎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盲目拓宽学科覆盖面,新增加了一批非该学科类目专业,试图向综合化发展。但由于新建学科专业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以形成学科优势,出现了与其他高校同质化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新增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质量无法与优势专业保持同一水准。

  能源电力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是能源电力类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基本遵循。持续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开发,是行业特色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此类高校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机会,是此类高校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这些都离不开行业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完善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协调发展。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高校必须牢固树立与行业发展“同兴共荣”的观念,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高校应当依托专业群优势,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符合人才高质量成长的新路径。校企双方应当针对行业企业紧缺技术岗位的需求,联合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大国工匠”,破解企业“用工荒”和学生“就业难”的两大困境。

  构建校企共育,完善行业就业一盘棋统筹推进。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高校可创新推进“行业+就业”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开展定制班联合培养,从入学到入职一体化设计,实现“入学即入职,上岗即上手”,护航学生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把企业人力资源纳入学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实现学生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简历制作到面试招聘的全过程跟踪指导。

  打造专业团队,推进专业性与针对性有机结合。可打造一支专职就业工作队伍,实现“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模式。高校的专职就业工作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稳定跟踪并掌握学校专业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如沈阳工程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批设置专职就业总指导员岗位,为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依托能源电力行业办学的高校应立足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能源产业革命新的技术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行业办学特色,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发展和充分就业,为推动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系沈阳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