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工程博士赶制AI“银钥匙”

发稿时间:2025-02-04 09:59:00 来源: 湖北日报

  “首批试制件要一件件检查,确保交付到后端的样品无质量问题。”2月1日农历大年初四,武汉汤逊湖北岸,华工科技所属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袁新烈已经返岗上班。他把一枚刚刚组装好的某光模块元器件放到显微镜下端详。

  袁新烈是湖北省首批校企联合培养的工程硕博士之一,目前仍在读。他说,“沉”在企业抓生产研发,也做课题研究,工作学习相促进、两不误。自己过得充实而有成就感,是人才试点项目的受益者。

  组装、贴片、键合、耦合……走进公司技术中心研发实验室内,只见团队成员们身着米黄色防尘服,各自安静有序地忙碌着。

  一枚有着金属外壳的狭长光模块犹如一把银色钥匙,是光电转换的核心部件,能开启AI时代信息高速传输的大门。

  袁新烈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样品并介绍:“这批订单,一次性要求2万件新型光模块。正常的设计生产交付周期需要6个月,而给他们的时间不到两个月,2月底就要交付。”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挑战,正在读博士的袁新烈依然是公司的首选。原来,作为企业引进的重点人才,他曾参与全国首个量产5G光模块产品的研发并主导开发公司400G系列、800G系列光模块/器件产品。

  此次,他向十多人的设计试制团队提出“一版成功”的目标。春节前,首批样品已经下线。经过春节4天短暂的休息,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制作首批100件试制件。

  袁新烈毕业于南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22年,袁新烈入选省委人才办指导实施的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试点项目,成为华工科技与西安交大联合培养的电子信息方向在读博士。

  “我所从事的是光通信行业,工程博士的课程学习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袁新烈说。他的博士研究方向是提高器件光学容差,这一课题是从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同时从事着全新一代1.6T光模块研发。

  “希望更多的‘袁新烈’们活跃在研发生产一线!”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省委人才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锚定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目标定位,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聚力实施战略帅才、领军将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十百千万”行动,充分释放人才效能,叫响新时代“惟楚有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沈仁才 余蕾)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