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微专业”赋能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发稿时间:2025-04-06 10:02: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微专业”教学改革为笔,绘就了一幅赋能就业、培育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生动画卷。这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明企业办学特色的院校,正以创新之姿,回应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呼唤,为学子铺就了一条通往高质量就业与创业的成功之路。
微专业改革背景与目标
因时而变,顺势而为
当今时代,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顺应这一变化,启动了微专业教学改革,借助灵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学习路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院的微专业改革不仅聚焦技能传授,而且注重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致力于打造“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希望借此改革,将学生从单纯的技能学习者转变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促进人人都出彩。
微专业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精耕细作,匠心独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源头活水,系统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支撑平台、评价体系,构建了高效适切的微专业教学生态。
1.模块化课程,对接行业需求
微专业课程体系由主体专业课程中与微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构成,以“小而精、专而强”为特色,每个专业不超过5门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重点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确保“学即所用”。例如,电气自动化微专业围绕“PLC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模块设计课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行业核心技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微专业课程与主体专业课程之间实现了互通互认,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跨专业选修课程。这种灵活的学习机制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科间的协同效应,还显著提升了其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一主多微”的个性化成长路径,学生能够在专业深耕的同时拓展多元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项目式教学,融入企业发展
学院紧密依托各优势专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了以专业导师团队全程指导、行业真实项目实践为核心的教学创新生态。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企业资深工程师组成“双导师”团队,联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通过定制化教学方案与全过程实践指导,有效破解学生技术应用难题,系统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各微专业课程均深度融合至少一个学科技术平台,并精准对接各类行业竞赛(包括职业技能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等),搭建起贯通理论教学与产业实战的立体化培养桥梁。
例如,学校联合奥的斯电梯公司在校内建设了奥的斯电梯产业学院,企业派驻的工程技术团队深度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与实训指导全流程,学生得以接触行业前沿智能设备与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部分优秀毕业生更获得推荐到新加坡等海外岗位发展。这种“做中学、学中创”的培养范式让知识“落地生根”,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3.多元化平台,推动校企共生
平台建设是微专业改革的基石。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了包括产教融合平台、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及各类工作室在内的支撑体系,为微专业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依托国家众创空间、电梯智能运维湖南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学生得以接触真实行业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平台则为学生提供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支持,助力实现从学习到创业的无缝衔接,增强创业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以湘潭市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市域产教联合体为例,该联合体由九华经开区牵头,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与吉利汽车共同组建,是“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示范。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行“定制化”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通过举办“吉利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开展吉利工匠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订单人才培养班及产教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4.动态化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学院在微专业教学中,构建了多维度动态评价体系,全面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微专业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综合课堂考核、作业完成度、项目实践表现等多维度进行,确保评价科学全面。学院创新“竞赛成绩兑换学分”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学科竞赛,以优异表现兑换学分或成绩,激发创新与实践能力。完成微专业学习任务的学生,除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外,还将额外获得“微专业结业证书”。
微专业改革成效
育才兴产,双向奔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院的微专业改革,不仅成就了学生的出彩人生,更推动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是改革的直观成果。自微专业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根据学院就业统计,参与微专业课程的学生对口就业率比非参与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且毕业生进入行业龙头企业的比例显著增加。学院多次获评湖南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多次荣获“在潭高等学校就业工作评估一等奖”。
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提升是改革的深远意义。微专业课程内容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展现了学生较强的项目实施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尤其在智能制造、风电技术等领域,学生的创新成果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并成功转化为实际的商业项目。湖南湖工电气有限公司由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创立,已取得显著的商业成绩,成为学院微专业在推动学生创业方面的有力见证。
行业与企业的积极反馈是对改革强有力的肯定。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微专业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纷纷表示,微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上手快、后劲足,是企业急需的“现场工程师”。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微专业改革,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瞄准高水平特色职业院校建设目标,培育更多大国工匠,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覃事刚 单武斌 宁金叶 刘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