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财经学院打造分层分类体系 培养金融科技英才

发稿时间:2025-08-09 12:08: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金融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财经学院植根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地带,以职业本科教育创新为突破口,依托数字金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实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以金融类专业为例”的成果积淀,深耕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构建起一套与国家金融战略同频、与行业发展需求共振、与区域财经特色深度契合的高水平育人体系,形成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案例。

  坚守育人初心

  夯实财经教育根基

  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学院秉持“财道经略,怀德敏行”的院训,深耕产教融合与校企“双主体育人”,构建“岗课赛证研创”培养体系,累计输送数千名复合型财经人才,是广西颇具影响力的财经职业教育基地。

  学院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设金融科技应用等四大专业,覆盖贸易、会计、金融领域,侧重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中有博士8人、教授6人、“双师型”教师73人,兼具理论与实践优势。此外,学院还拥有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等平台,打造了三大创新中心、四大实训中心及两个产学研工作室,助力教学与产业实践无缝衔接。

  锚定产教融合定位

  厘清三类教育本质差异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其层次定位精准度直接影响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学院深刻认识到,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中,高职专科、普通本科与职业本科三类教育需差异化发展。三者在金融科技领域各有侧重:高职专科教育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聚焦操作技能,培养能直接上岗的“技术执行者”;普通本科教育侧重“学科素养”,强调理论系统性,培育掌握金融理论与科技方法、能研究前沿问题的“研究型应用者”;职业本科教育立足“技术集成与创新”,作为技能与理论的纽带,培养掌握量化交易系统开发等复合技能的“技术骨干与基层管理者”。基于此,学院创新“技术应用+学术素养”的“岗课赛证研创”融合培养模式,精准把握三类教育差异,获得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聚焦分层分类培养

  构建协同育人实践体系

  面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技能不精、理论不深”或定位重叠等问题,学院以产业价值链为导向,构建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培养体系。

  精准锚定培养目标,实现产业需求分层卡位。学院基于金融科技产业链结构,联合数字金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单位,构建“操作层—执行层—设计层”三级培养体系:与自治区内高职专科院校协同,共同培养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操作层”人才,要求学生取得金融大数据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自主培养面向智能金融产品开发、金融产品数字化营销的“执行层”人才,要求学生取得金融产品数字化营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作,支持其培养服务战略规划、核心技术研发的“设计层”人才,要求学生取得区块链系统应用与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

  重构模块化课程矩阵,强化能力体系支撑。学院构建“技术核心+学术通识+区域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其中,技术核心课程占比50%,包括“金融大数据应用”“区块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课程,夯实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术通识课程占比30%,包括“金融科技概论”“Python程序设计”等,奠定系统理论基础;区域特色课程聚焦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开设“越南语”“泰语”等课程,积极服务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同时,学院还积极推动与自治区内高职专科、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分互认,实现课程资源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为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提供保障。

  搭建多元支撑平台

  保障培养体系落地见效

  平台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关键载体。学院依托学校建立的国家级别平台,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撑体系,确保分层分类培养体系落地见效。

  学院拥有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等平台,通过“双导师+项目制”模式,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在解决智能投顾平台搭建、跨境金融数据处理等实际问题中提升“技术集成与创新”能力。其中,“金融大数据应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获2024年第二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数字化大赛二等奖,平台连续两年承担广西农村信用社新员工培训项目,获社会服务收入504万元,实现了教学成果与社会价值的双向转化。

  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的探索者,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财经学院始终立足财经教育沃土,以分层分类的思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多元平台保障实施效果,为职业本科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南职方案”。未来,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耕本土、以更务实的举措对接产业,为构建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孙文娟)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