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河北科技大学
人才强校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稿时间:2025-08-31 09:58: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如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河北科技大学通过实施“人才工作18条”、深化“牧星学者计划”等创新举措,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工作体系,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学校教育事业中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向好向强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构建“三位一体”党管人才新格局

  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构建“组织建设—服务保障—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统筹推进人才引育、教师思政、师德师风、教师发展等重点工作,形成党委组织部牵头,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教师培训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在组织建设方面,学校创新建立“双组长机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服务保障方面,实施学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定期走访、专题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人才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营造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在考核评价方面,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评价体系,将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和党建述职内容,强化目标导向和结果运用。

  这一工作体系的建立,既体现了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又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通过持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岗位管理机制,构建“双轨并行”发展新体系

  为充分发挥岗位管理与绩效分配在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学校实行“双轨制”管理体系。通过分别设立与职务职称挂钩的基础岗位和与奖励绩效分配挂钩的绩效岗位,成功实现绩效二次分配。这一制度设计既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又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

  在具体实施层面,学校重点强化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突出绩效岗位的激励作用,通过“打破身份界限、实行择优上岗、鼓励人才冒尖”的用人机制,将学科专业建设、教学任务、教研科研三大核心指标作为考核依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岗位能上能下。二是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根据岗位特点设置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等六大岗位类型,实施差异化管理和评价。三是落实二级单位自主权,在岗位设置上由院系自主确定上岗条件和任务要求,在职称评审上自主制定推荐方案和量化标准,充分激发基层单位用人活力。

  这一制度创新实现了三个转变: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从“统一评价”向“分类评价”的转变,从“学校主导”向“院系自主”的转变。通过明确各类岗位职责,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结果运用,有效引导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提升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学校已形成基础岗位保稳定、绩效岗位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教师队伍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学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系统化的人才工作机制。学校创新建立“四位一体”引才体系,实施“全职引进、成建制引进、柔性引进、项目引进”多元化引才模式,对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特殊支持政策,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理念,促进校际人才交流合作,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在精准培育方面,学校构建“双轮驱动”培养体系,在引进端开发人才大数据平台,建立重点领域人才库,实施精准画像分析;在培养端对接国家重大人才项目需求,建立分层培育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学校重点打造的“牧星学者计划”成效显著,实行“目标任务分层分类结合、聘期年度考核结合、年薪绩效激励结合”的“三结合”管理,建立校内人才按成果晋升、引进人才凭业绩聘任的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扩大岗位比例,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政策保障。

  通过系统化改革,学校形成了引育并重、精准施策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既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实施“青蓝接力工程”,构建青年人才培养新体系

  学校创新实施“青蓝接力工程”,以“牧星学者计划”为引领,系统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体系。学校创新建立“破格晋升+实践锻炼”双轨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对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授予校聘教授、副教授资格,优先选派担任科技特派员或企业技术负责人,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在服务保障方面,学校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为新进教师设置教学工作保护期,为博士人才设立绩效岗位保护期,实施“一对一”成长导师制,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同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校院两级协同培养体系,通过前瞻布局人才梯队、精准识别培养对象、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形成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青年人才培养格局。

  这一系列举措既体现了学校对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又彰显了“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青蓝接力工程”已成为学校人才工作的重要品牌,有效促进了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

  未来,河北科技大学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李配欣 郑鹏 郑晓炜)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