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大通州校区昨迎4000学子报到
本学期新校区开设944门课程 将搭建高密度高强度知识训练体系

发稿时间:2025-09-01 10:15: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张月朦)“通州校区很美,宿舍也很漂亮,学校还给大家配发了晾衣架、垃圾桶、安全锁等生活用品。”初次来到新校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生维丽丹娜·艾斯拜提充满了好奇和对新生活的期待。随着4000余名2025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入校报到,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昨起正式投入使用。

  走进校园,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已装点一新,各大学院在新校区西运动场设置了报到点和拍照打卡点,等候前来报到的新生。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将有28个教学机构、4000余名2025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入驻人大通州校区。今年,来自新疆伊犁的维丽丹娜·艾斯拜提通过考研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初来乍到,小姑娘对崭新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好奇,“印象最深的是艺术学院的教学楼,好看又别致,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让其他专业的同学跨学科交流。”

  经济学院2025级经济史专业硕士生任思羽本科也就读于人大,面对全新的教学和住宿环境,她感到非常新鲜,只想尽快在新校园里探索惊喜。北青报记者在报到现场注意到,新校区地图就摆放在报到现场,迎新志愿者穿梭其中,为新生和家长们提供服务。“我来通州校区的那天下着大雨,从地铁站一出来就有学校的接驳车把我送到了宿舍,让我少了狼狈,感受到了学校的温度。”任思羽说。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西邻北京市委市政府,总用地面积约1652亩,建设规模约105万平方米。首个建设项目北区学生宿舍一期于2019年3月正式开工。2024年9月,通州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进入先期运行阶段。建筑风格方面,人大通州校区塑造了“新而中、现代简约、雅致大气”的建筑风貌,营造“蓝绿交织、森林生态”的景观环境,践行“双碳”目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绿色低碳、智慧科技、人本人文、学为中心”的鲜明特色,成为我国首个取得认证的近零碳校园。

  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通州校区将开设944门课程。学校将从智慧教学、空间利用、导学关系、实践模态、培养改革五个维度,推动“以学为中心”搭建高密度高强度的知识训练体系,打造“新技术、新空间、新关系、新实践、新发展”的全新研究生培养改革体系。面对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维丽丹娜·艾斯拜提充满了期待,她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社会学这个专业,研究生学习中,她希望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民族社会学和城乡社会学领域继续探索,未来投身于服务民族地区。

  摄影/本报记者付丁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