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普洱培养“从种子到杯子”咖啡全产业链人才
咖啡“全能手”在这里炼成

发稿时间:2025-09-24 10:06:00 来源: 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黄榆

  在云南普洱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咖啡庄园、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醇厚的咖啡香气。在这些咖啡馆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法娴熟地研磨咖啡豆、萃取浓缩咖啡、打发奶泡,将一杯杯香气四溢、造型精美的咖啡递到顾客手中,他们就是咖啡师。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咖啡师近年来备受瞩目,其就业前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一杯咖啡到一门专业

  “咖啡专业是我们学院今年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李学俊介绍,2024年初,云南农业大学获批开设“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全国首个开办咖啡本科人才培养的学校。

  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目录外专业,要增设的难度可想而知,学院用了8年的时间才申报成功。谈及专业设立的初衷,云南农业大学热作物和食物学院咖啡专业教师陈世伟坦言,“国内咖啡专业人才短缺,对行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度明显不足,通过开设咖啡本科专业进行系统全面培养,能为国内咖啡行业输送更多高质量专业人才。”

  陈世伟告诉记者,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咖啡风味化学、咖啡机械与设备、咖啡加工学、世界咖啡贸易学等,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比如,学生要到苗圃基地学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际上,一棵咖啡树从小苗生长到结豆,至少需要3年时间,也就是说,学生至少要到大四才能喝到自己亲手种植出的咖啡豆。”陈世伟说。

  炼成咖啡“全能手”

  近年来,云南咖啡的品种、品质、品牌不断提升,“云咖”成为市场新宠。普洱咖啡精品率也在持续提升,业态融合丰富,有资源、有品质、有市场、有氛围、有“从种子到杯子”的全流程体验。

  近日,记者走进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一股咖啡的香气扑鼻而来。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子们正埋头苦读,志在成为咖啡行业的佼佼者。

  “咖啡树叶子是椭圆形状的,而且表面很光滑。咖啡豆是咖啡果内的种子,咖啡果其实也是可以吃,吃起来有点甜甜的味道。”一年前,来自山东的咖啡专业学生康子然对咖啡知之甚少,如今对咖啡种植栽培、咖啡工艺等知识,已经可以侃侃而谈。

  陈世伟说,“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帮助学生从‘会做咖啡’升级到‘懂咖啡’,为普洱咖啡产业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技能人才,让‘普洱咖啡’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建设咖啡全产业链人才队伍

  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近年来致力于咖啡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建设。以该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强链工程,围绕服务咖啡产业发展,建机制、定标准、抓规范、强引育,从“种子”到“杯子”全面抓实咖啡全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

  普洱市委人才办深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咖啡企业和庄园等开展咖啡产业人才队伍综合调研,建立咖啡人才联合培育协同体系。与云南农业大学拟定合作协议,共建咖啡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云南省咖啡现代产业学院分院、咖啡主题创业孵化中心、咖啡技术创新中心和咖啡重点实验室。围绕解决制约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联合咖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等共同建立咖啡产业创新联合体。

  同时,创新构建“普洱咖啡师”标准体系。适应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的迫切需要,完善普洱咖啡师相关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等多层次评价体系。

  据普洱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普洱立足“政、校、研、企”共建机制,创新构建“普洱咖啡师”人才培养体系,按照3+1+1+N人才培养体系,建设3个“普洱咖啡师”人才培训基地,1个“普洱咖啡师”人才服务中心,1个“普洱咖啡师”产业人才创业创新大学,N个见习实习驿站,形成全域覆盖、资源贯通、高低搭配的体系化人才培养体制。打造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推动职业院校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此外,该市建立完整的学习、实践、提升、考核、认证社会化培训体系,赋能咖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小品牌、大作为。

责任编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