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卞安琪过足了“戏瘾”。她没有回老家,选择留在合肥体验“戏曲+”活动。
10月3日,她和同学前往安徽百戏城观看豫剧《大河安澜》,演员铿锵有力的唱腔、饱含家国情怀的剧情,让她印象深刻。次日,她和同学凭借观戏票根前往合肥本土知名餐馆用餐,享受了折扣。“这几天还有戏曲讲座、戏服体验等互动活动,期待戏曲主题咖啡馆、文创快闪店后续联合开展活动,让戏曲‘潮’起来的方式很多元,能打破‘戏曲老派’的刻板印象!”她感慨道。
近日,“百戏入皖·星耀合肥”主题活动在安徽合肥正式启动,活动将持续到2026年春节,重点打造两个“百场”——邀请京剧、昆曲等全国各剧种代表人物来合肥惠民展演经典剧目百场以上;组织安徽地方戏曲在合肥惠民展演百场以上。仅国庆中秋假期,当地就安排大大小小戏曲演出数十场,票价最低10元,最高30元,实现惠民消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除了突出专业性和群众性,还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做好“戏曲+”文章,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套餐喜迎八方来客。例如,观众凭演出的纪念票根,可以免费畅游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等安徽著名景区,合肥市内40家主要景区同样免费敞开大门。在合肥部分知名餐饮店用餐、在一些精品民宿住宿,也可以享受折扣。
“今年恰逢徽班进京235周年,本次活动探索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路径,推动文化、科技、教育、艺术、旅游深度融合。”在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夔看来,从舞台到街区,从演艺到文化,在合肥,文旅融合不再是“一次性的体验”,而逐渐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27岁的吴悠家乡在安徽滁州,目前是合肥一家设计公司的职员,工作之余对戏曲感兴趣。10月2日,她约朋友到安徽百戏城看豫剧《朝阳沟》,这也是她第一次走进大型戏曲演出现场。结束后,吴悠没急着离开,而是在剧场外的文创展区转了很久。
据了解,为了吸引消费者驻足欣赏,展区现场设置“戏曲服饰文化”“戏曲文创”等专区,展示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木质扇面、手绘盔帽、徽派纹样的徽章贴纸、戏服主题香薰等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那些戏服纹样太美了,我买了一枚团扇徽章和一支‘徽班’主题的香薰蜡烛。”随后,吴悠和朋友又到合肥市滨湖新区品尝夜市美食,“以前逛街买东西,现在‘看戏买文创’。”
“知道这次活动汇聚了很多戏种,所以特意买票来看。”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池愿柔是一名黄梅戏戏迷,自学黄梅戏5个多月,她希望在观看演出之后,有机会向演员请教一些台词、唱段背后的故事,也计划去安徽一些景区旅游,了解更多中国故事。
在合肥,“一张戏票”正延伸出更加广阔的消费体验。比如,戏曲与车展,在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实现联动。
“一直想陪爸妈来看名家唱戏,特意提前买了票,后来注意到购票凭证还能逛车展。”这些天,来自六安市金安区的85后王先生带着父母和孩子来安徽百戏城观看黄梅戏《红楼梦》、徽剧《徽班》之后,又前往不远处的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逛车展。
9月29日,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此开幕,截至10月3日,迎来观众约39万人次,销售额约32亿元。观众凭“百戏入皖·星耀合肥”纪念票根或二维码赴现场购车,可享受专属折扣。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获悉,合肥于今年9月至12月面向“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活动观众发放3期新能源汽车类消费券(补贴),并依据核销进度适当缩短或延长发放批次。
“一进展馆就被几款家用新能源车吸引了,续航、空间符合我们二孩家庭的需求,本来还在犹豫,后来一想反正有优惠,就下定决心买了一台蔚来汽车。”王先生感慨,看了场戏,还省了购车钱,真是文化体验和消费体验两不误。
此外,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商务、工信等部门正与合肥部分车企积极沟通,在原有票根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基础上,车企相应推出进一步优惠举措。
这个假期的合肥处处有“戏”,文化基因、旅游场景、商业动能深度融合,激活消费潜力。连日来,在合肥包公园的“古风音乐嘉年华”,汉服爱好者身着襦裙、广袖沿河巡游、互动;罍街的“非遗戏曲季”上,黄梅戏、庐剧的旋律从舞台延伸至街区的餐馆与文创店;文一津门水街等特色街区开展的“盛世火舞 耀华夏”活动汇聚人气,带动餐饮、住宿业态发展。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潘昱竹观察到,“百戏入皖·星耀合肥”系列活动实现文化搭台聚人气,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既弘扬传统文化,也促进惠民消费。她期待,未来主办方能进一步扩展活动内涵并创新形式,持续激活“一张戏票”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0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