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获悉,该学院“蚊所未闻”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日前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将微量的植物活性成分,通过生物发酵制造出来两种天然驱虫原料——圆柚酮和艾蒿醇。
项目指导老师之一、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陈星宇告诉记者,“蚊所未闻”团队先是研究了以上两种天然原料的量产方案和技术,又把自己做出来的驱蚊爆珠贴、驱蚊香薰机、车载香薰、扩香瓶、扩香石共5种成品进行实地验证。
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环境下,使用实践团研发的新型驱蚊产品后蚊虫叮咬频率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