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扎根宁南山区 《大学之道》演绎师者初心

发稿时间:2025-11-09 08:5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青石压不住泉眼眼,老师的脚步带下我的泪蛋蛋……云追山梁绕三绕,雨点落在青苗苗上,蒲公英举着小伞,每一朵都知道朝您绕圈圈……”初到宁夏支教的上海籍青年教师“萧慧芳”(剧中角色名)不适应宁南山区艰苦闭塞的环境,想要离开,天真烂漫的大学生“米杏花”唱起这首宁夏花儿《云追山梁绕三绕》,挽留恩师。这是宁夏师范大学历时3年打造的原创歌舞剧《大学之道》中,一段具有西北艺术特色的表演内容。

  宁夏师范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主体性、突破教室局限性,为青年大学生构建“沉浸式”思政学习场景,以宁夏师范大学建校50年发展历程为基础,用视觉艺术代替教师讲解,创排《大学之道》歌舞剧,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坚定职业理想信念,引发众多师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花儿咏志,社火传情:从艺术诠释到精神洗礼

  作为一部取材于真实校史的原创歌舞剧,《大学之道》的创作凝聚了多方心血。核心剧本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荣誉会长李东才执笔,宁夏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多名教师贡献集体智慧,5个月内历经12次改稿,最终打磨出兼具思想深度和戏剧张力的文本。

  《大学之道》歌舞剧以宁夏师范大学从六盘山大学、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师范学院到宁夏师范大学的5次更名发展为时间脉络,聚焦3个不同时代的师生故事:农村姑娘米杏花冲破母亲的劝婚阻力坚持求学,最终留校任教传承教育火种;上海支援宁夏教师萧慧芳克服宁南山区艰苦环境,用理想信念坚守西海固教育阵地;贫困生孙志成“背父求学”、在艰难困苦中得到多名师生持续帮助,毕业后投身慈善事业;大学生罗中林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摒弃“躺平享乐”思想、向“优”看齐……

  “我们不想‘搞花架子’,而是要打造一部能展示宁夏师范大学师范教育成就、引领师生精神的精品力作。”宁夏师范大学从事《大学之道》歌舞剧创排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30日至8月10日,170名排演人员利用暑假投入高强度排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舞台表演细节。演员们用精彩演绎,塑造出一个个充满张力的人物形象。

  为诠释好米杏花这一角色,扮演者王莉一改擅长的民歌和美声演唱技巧,用宁夏花儿“原生态、接地气”的咬字与唱腔,递进式呈现米杏花从大学生到“青椒”再到科研骨干教师的3个蜕变成长阶段。

  王莉说:“演了米杏花这一角色后,我对一代代呕心沥血的教师充满了敬佩,更深刻地理解了大学之道的内涵。”

  主人公萧慧芳刚从上海到宁夏支教时,面对艰苦的物质条件、孤独的精神生活及部分漠视教育的学生家长,内心打了退堂鼓。38岁的宁夏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声乐学教师陈云莉,以美声功底演绎萧慧芳。

  “粉笔灰里埋星汉、黄沙弥漫折书简……”陈云莉用递进式呐喊演唱咏叹调《灼墨行》,演绎萧慧芳“精神上的水土不服”;又随剧情推进,带着欢喜之情唱《粉笔画出心灵的光》,演绎萧慧芳在亲友鼓励下,逐渐坚定从教职业理想信念。她在台下补妆时得知有学生激动落泪,感慨道:“我演的角色,与学生产生了真正的精神共鸣。”

  剧中的另一位角色——北京支援宁夏青年夏文博,与萧慧芳既是夫妻,也是同事。饰演夏文博的是27岁的吴俊生,他于今年6月入职宁夏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为声乐课教师。他表示,“通过参演《大学之道》,我对宁夏师范大学校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剧中的人物故事为我的从教道路照亮了光芒。”

  此外,《大学之道》歌舞剧还融入西北社火表演、“石榴花开”主题群舞等艺术形式,既展现西海固地域文化特色,又彰显汉族、回族等各民族师生同心向党的深厚情谊。

  为师范生点燃从教理想的精神火炬

  《大学之道》歌舞剧演出后,给大学生们带来强劲的精神力量。

  宁夏师范大学2023级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黄卓玉感慨:“一代代‘宁师人’扎根宁南山区深耕教育,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信念。”

  黄卓玉成长于宁南山区,深知教育是宁南山区青少年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最重要途径,怀揣“成为教师”的理想,黄卓玉报考了宁夏师范大学。入学两年来,这名“未来之师”在化学实验室里反复实验,希望未来站上讲台给学生们带来正确演示;在“模拟课堂”上试讲十余次,反复琢磨如何将枯燥的化学原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在教育心理学课上结合教学案例,耐心倾听并共情学生的心声。

  “我将以《大学之道》剧中榜样为镜,继续认真锤炼教学本领。”黄卓玉说。

  就读于宁夏师范大学2025级小学教育专硕班的杨明娟表示,《大学之道》歌舞剧让她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了更深理解。她来自甘肃省平凉市,因上学期间遇到过很多“像光一样照耀她成长”的好老师,自己也希望从教,为更多孩子传道解惑。

  看完剧后,宁夏师范大学校史馆志愿讲解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刘思玮感慨道,“从教不是简单的就业选择,要有在三尺讲台上甘为人梯、在一方沃土中育新苗的好心态。”刘思玮表示,在观看《大学之道》歌舞剧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力量,更深刻地理解了师范生的担当与使命,“明年6月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剧中的人物故事,激励着我珍惜大学最后半年的时光,走好未来的就业择业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09日 04版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