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300余名师生以多种文艺表达方式提升育人成效
“大思政课”搬上北大百年讲堂

发稿时间:2025-11-14 09:58: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强国复兴有我”2025年首都高校新生教育主题“大思政课”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精彩上演。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系“‘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活动之一,这堂搬上舞台的“大思政课”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30余所学校的300余名师生共同演绎,以情景剧、舞蹈短剧、戏曲、音乐剧、歌曲等文艺表达方式,集中呈现“‘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育人成效。

  在一声声嘹亮的“到”声中,这堂大思政课正式拉开帷幕,短片《点名》则用一声声“到”,展示当代青年用忠诚、自信、坚韧向祖国报到的信心决心。

  “我们上课在神舟号载人飞船上,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和旗帜向地球问好;我们上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用赤子之心书写忠诚与热爱……”从抗战时代烽火中的一张课桌,到新中国成立后亿万青年人投身祖国建设,再到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当代青年投身科技报国浪潮之中,舞蹈短剧《我们的课堂》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课堂,讲述一代代青年学子牢记使命、砥砺奋斗的家国情怀。

  “酣畅淋漓”,中国传媒大学2022级本科生吴彦宇如此形容演出完的感受。他在《我们的课堂》中担任朗诵演员,节目通过舞蹈与朗诵的结合,让观众沉浸于舞台上演员的精彩演绎,也让一代代青年响应时代号召的使命感入脑入心。“这样的形式会让同学们不自觉地沉浸其中,是演员与观众的双向奔赴。”吴彦宇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堂大思政课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30余所学校的300余名师生共同演绎,涵盖了情景剧、舞蹈短剧、戏曲、音乐剧、歌曲等多种文艺表达方式,为学子们上了一堂创新的大思政课。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00余名大学生在现场聆听了这堂大思政课,首都高校新生20万人在线观看。“这次主题演出,以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将‘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强音,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位观众的心中。”现场聆听了这堂大思政课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5级本科生徐周雨宣这样说道。

  整场演出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展现出一代一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情景表演《黄河颂·忆忠魂》将时空拉回到抗战岁月,以先辈忠魂唤醒青年爱国情怀。舞蹈《大河之子》气势恢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颂扬。戏曲《我是中国人》用传统艺术形式彰显民族自信,在国粹声腔里升腾起家国同构的文化自信。情景舞台剧《等待》以邓稼先夫妇跨越28年的深情对话,生动诠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核……

  自2023年以来,北京市连续三年深入实施“‘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7个大类4000余场活动,覆盖首都33所高校40万大学生,在创新全国文化中心大思政课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以先进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上形成了实践经验。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