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李华锡 实习生 任硕)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夏婧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孩子长大以后的心理和个性形象的雏形。“3岁看大7岁看老,是古人长期以来对于教育规律的总结,是非常有道理的。”
为此,她列举了两个实验研究,来印证这句话的科学性。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的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实验者在当地选取了1000名3岁的孩子,并根据性格对孩子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20年以后实验者再次接触当时的1000名孩子,发现这些孩子的性格和3岁时候的性格几乎完全一样。
“另外一个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夏婧说,斯坦福大学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进行了一个实验。请3-4岁左右的孩子来参与。让他们独自留在房间里,前面摆一个放有棉花糖的盘子,实验者告诉孩子自己有事要离开,并叮嘱孩子有两种选择,一是坚持十几分钟,等实验者回来再吃掉棉花糖,就可以获得额外奖励。如果忍不住的话也可以按铃,立刻吃掉。
最后实验者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到了实验者回来再吃糖,并且得到了奖励。“这其实是考察孩子的一种延迟满足能力,或者说自控力、自制力。”
夏婧说,多年后,实验者发现,当年能够抵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日后的人生会过得更好,不论是在学业还是工作生活上。
“我们经常说智商是导致成绩变好的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实际上一些重要的品质更会预测孩子未来的发展。”她表示,3岁看大7岁看老,看的就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身上所具有的品格,包括道德启蒙、规则意识、是非观念、人格表现、抗挫能力、乐观品质、社会能力等。
她认为,3岁看大7岁看老,表明学前阶段或儿童早期,家长要更加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做好道德启蒙、健全人格塑造,以及培养良好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着孩子后续的发展。
“在儿童早期,3岁看大7岁看老,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意味着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教育无可替代。”夏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