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理工探索实践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稿时间:2022-10-12 10: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历经六十余载建设,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提出了“红色基因立根、协同育人启智”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传承学校“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创建“自主卓越、自驱有为”自动化特色育人文化,构建“价值塑造、教学相长、知识养成、知行合一”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自动化专业“金课”

  “我们建设一流的自动化专业,要面向为国铸重器育新才的重大需求,对标世界顶尖高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全国巾帼文明岗”导航、制导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王美玲谈道。

  红色赓续,创建励志笃行价值塑造“必修课”

自动化专业学生观礼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自动化专业赓续学校80余载红色积淀,坚持把学校“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自我驱动能力;构建了“科技强国志”专业课程思政新主线,以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牵引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不断创新党团活动形式与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党史、校史、专业史、学科史、行业史,年均开展学生党团活动100余场,年均参与学生2000余人次;以建党百年庆典、国庆大阅兵、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等国家盛典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立志决心,直接参与学生超过3000人次。

“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创新团队

  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创新团队,延续几代自动化人“传帮带”式红色育人传统,将教学开展在大科研平台上,通过红色理想沁润、党员名师指导,铸造学生的“军工魂”,激励学生励志笃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持续将团队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面向未来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智慧、领悟精神、直触产业、比学朋辈,关心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发展难题、“卡脖子”关键技术、颠覆性创新羁绊,主动将国家需求与个人成才目标相统一,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始终追求卓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杨毅谈道。

自动化专业师生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学习交流

  依托学院“大科研”“大师长”“大成果”特色德育引擎,自动化专业汇聚院士、将军、国内外杰出学者、行业权威、企业精英等开展高端讲座论坛,年均60余场;组织师生赴国内顶尖研究院所、工业企业、红色根据地等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学习,年均100余次;举办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汇展,不断加强朋辈交流,营造比学争先的优良学风。年均受益学生超过1000人。

  大师引领,构建科教协同师生发展“共同体”

  学院探索将传统自动化专业焕发新生命力的秘密是将课程与科研同向耦合,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以‘大团队’‘大先生’带动学术教学融合,将国家一流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全方位推进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

  自动化专业立足创新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了“内培外引”“以才引才”相互促进的跨学科创新师资队伍,以新体系新模式新标准激发教师队伍的育人动力和创新活力。由此,学院构建了由院士、行业领军人才等知名教授讲授专业基础课、通识课,占本科课程50%以上,引领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培养专业兴趣。

  目前,自动化专业专任教师学术背景涉及控制、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碳中和、数学等多元学科领域,超过80%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0%具有海外博士学位,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知名教授占比达29%。专业教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国际教与学学术学会首批会士(ISSOTL Fellow)等,“导航与控制教学团队”获评工信部研究型创新教学团队,“控制与智能本科育人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教师发展成效卓著。

“教与学”学术研讨与探究

  自动化专业以学引教,构建教学相长师生发展共同体。在教师发展中引入教与学学术(SoTL)的概念,依托教发机构和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开展工作坊、论坛及研修班、会议宣讲、发表论文及组织教学兴趣社群,对全国30多所高校开展了以教学学术为核心的教学质量提升培训和指导,提升了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水平。

  固基破壁,组建交叉贯通知识养成“课程群”

  自动化专业始终瞄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一流人才培养需求,以课程群建设和研究型课程建设为抓手,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特色、质量体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多个维度精准对标世界顶尖高校一流专业。

  多年来,学院领导和教师通过走访和深入考察美国普利斯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大学等,选定美国普利斯顿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对标高校,通过全方位改造提升,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基于“教与学”理论的研究型课程建设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不断夯实专业基础课,打破专业课程壁垒,推进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新课建设,课长主导建设自动化专业“控制-智能、数学-信息、电气-驱动、电子-计算机、实验-实践、工程-技术”6大课程群,实现交叉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围绕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翻转课堂、同伴教学法、合作式学习、校企协同教学、形成性评价,打造科研项目牵引的研究型课程群,推进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群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学院建立了顶级竞赛项目牵引下的问题驱动探学模式,构建了导师引导机制下的学生合作创新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结合所学专业与兴趣,提出创新项目方案,通过合理引导与适度激励,使学生成为项目的负责人、管理者、主力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本科生参与科创竞赛成果丰硕。

自动化专业获ICRA2019国际人工智能挑战赛冠军

  2011-2019年,自动化专业连续五届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获首届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9年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ICRA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内的来自10个国家68支代表队参加角逐,北理工机器人战队以全赢战绩斩获总冠军;专业70%的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近五年,学生获学科竞赛奖励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近1000项。

  多元融合,搭建知行合一协同实践“广平台”

专业与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共建共享

  学院将专业与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团队等丰富学科资源服务教学,促进专业与学科共建共享。其中,国家级创新团队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创新教学团队1个、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队等竞赛科创育人资源

  自动化专业立足行业特色,汇聚国防科技工业核心企业、研究所、创新型企业等力量(中国航天、中国兵器、中国航空、首钢、华为、百度等)共同建设和运行创新实践平台、基地(31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教深度协同育人。

  数十载耘耕不辍,几代人砥砺奋进,自动化专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践行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初心与使命,面向未来,面向国际,走出一条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