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用脚步丈量大地 以足迹书写青春

发稿时间:2023-09-18 11: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学院组织各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各地,冒着酷暑行走在红色革命遗址、田间地头、乡村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就业见习、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恩国家、回馈社会。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河北农业大学渤海学院赴黄骅市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沧州黄骅市开展社会调研。在中捷友谊农场,团队参观了中捷斯友谊博物馆。博物馆通过捷克农业机械藏品展区、传统农耕工具藏品展区等五个展区展示出了建场时捷克共和国赠送给中国的农机设备,当时年代的传统农耕具及生活用品数百件,以及中、捷、斯友谊的老照片近千张。通过参观及工作人员的讲解,团队成员充分感受到了中、捷、斯三国友谊及建场时的前辈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向当年垦荒建场老一辈工作者吃苦耐劳、爱国奉献的精神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黄骅市旧城镇,参与社会实践的青年大学生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黄骅市的旱碱麦生长在盐渍化土地中,“盐碱地上种粮难”曾是粮食生产的大难题,但是凭借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多年努力,从颗粒无收到丰产增收,将农业盐碱地逐步变成“大粮仓”。实践团队在村干部的带领进一步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及非遗传承,并亲身体验了非遗面花的制作。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南大港产业园区马营村,深入了解当地的基层党建文化,并与驻村书记及村民就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等问题展开了深刻交流。马营村积极构建高标准村党支部队伍,竞聘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为支书,带队大学生干部实施“一二三五”党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使马营村绘就出了一幅“民有所居、民有所乐、老有所养、业有所成、事有所依”的秀美乡村画卷。

  之后,实践团队来到扣村温室葡萄园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团队成员还亲身投入到葡萄园维护采摘工作当中,真切体会到了果农的辛劳。果农通过新技术对传统种管方式进行改良,使葡萄的采摘期可以从每年的6月一直持续到11月,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实践团队成员表示,未来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青春,坚定步伐,以我之青春记录祖国之青春,以我之奋斗描绘乡村之壮美。(徐胜利)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