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破晓踏征程,步履铿锵铸忠魂。4月2日,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百名团学骨干徒步五公里前往吉林省吉林市北山烈士陵园,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这场以“行走的微团课”为载体的红色教育,让青年学子在追思缅怀中将革命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青春力量。
徒步践学传承红色基因
清晨6时50分,身着素服的师生在新校区后门整装集结。全体成员胸佩白花,在料峭春风中踏上徒步征程。
沿途,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梁济鹏结合吉林市红色地图,讲述三下江南战役中东北民主联军强渡松花江的壮烈事迹;学生骨干自发讲述陈鸽烈士勇护群众安危的感人故事,让五公里路程化作移动的红色课堂。
“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重量。”青马学员张奕琪拭去额头的汗水,手中的白花攥得更紧了。
图为百名团学骨干徒步前往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张阔 供图
沉浸式团课凝聚青春力量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8时整,《烈士纪念日号角》划破寂静,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鎏金碑文前,吉林市十佳大学生王国旭的发言引发在场师生共鸣。
“杨靖宇嚼棉絮战至最后一刻,陈翰章被剜目仍怒斥敌寇……”他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将抗联烈士的热血与“一五”时期吉林热电厂的创业史相结合,阐述新时代东电青年的使命,“我们既要读懂教科书里的方程公式,更要读懂这片土地上的奋斗密码!”
图为吉林市十佳大学生王国旭在革命烈士纪念塔下演讲。张阔 供图
赓续精神勇担复兴大任
献花仪式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特有的“科技蓝”花圈引人注目。学院老师整理挽联时,特意将“赤子丹心映山河”的联语面向队伍。
“先烈用生命诠释青年担当,我们当以能源报国续写华章。”学生代表蒋国鑫在献花曲中郑重承诺。
参观纪念馆时,学生们自发在魏拯民烈士事迹展板前集结,新能源234班团支部就地开展“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微讨论,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专业报国的具体规划。
图为参与活动师生在吉林革命烈士纪念馆前合影。张阔 供图
返程途中,师生们青春的脸庞写满坚毅。这场“行走的微团课”,让能动学子在身体力行中完成精神洗礼。正如王国旭在发言中所言:“不是重复走过的路,而是带着先辈的温度开拓新路。”当风电场的白色巨人矗立戈壁,当核电站的蓝色心脏强劲搏动,新时代的能动青年正以科技之光,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诗篇。(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张阔 孔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