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原创 >> 正文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庭教育如何做到立德树人?

发稿时间:2022-09-02 11: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 李华锡)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那么,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家庭教育如何立德树人?家长该怎样做?又有哪些方法呢?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夏婧。

  家庭是“立德”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夏婧表示,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首先要对两个词语进行追根溯源。“立德”源自《左传》中“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记载。“树人”在《管子·权修》中提及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如此,立德树人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召唤。”她认为,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理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夏婧说,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问题。立德树人作为国家教育根本任务,需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予以落实,当然也包括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着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她表示,家庭教育也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且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一致,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教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夏婧认为,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从根本上具有“立德”和“树人”的性质。

  她解释说,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是由家庭本身的性质、任务等所决定的,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律。家庭教育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启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夏婧说,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接受来自抚养者的各种信息,受到环境的各类刺激,这就是学习过程。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从家庭习得对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以及基本的人格品德底色,并且以后接受的各种教育影响都是在家庭这一生长点上形成和发展起来。她认为,蒙以养正,在童年时期施加正确的家庭教育影响,才能为个体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相反家庭启蒙教育的导向是错误的,则会阻碍或者延缓孩子的发展。

  “同时,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夏婧说,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家庭教育发生在一日生活当中,发生在家长和孩子的点滴互动中,发生在家长给孩子的言行示范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馈中,可谓是无不不教育,无处不学习。

  她认为,家庭就是教育环境,生活就是学习素材,家长和孩子互为师生。而正是这种渗透性与随机性的特点,致使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对一致、稳定且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家庭文化。

  “因此,家庭是‘立德’的第一环境。”夏婧说,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家长的影响下开始了品格启蒙,即逐渐形成道德与价值观,形成稳定且独特的人格,并且不断社会化同时获得社会性,从无律到他律并最终走向自律。

  而家庭中的“立德”需要树人,即育人者本身具有良好的品格,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育人者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掌握教育方法。另外,家庭中的树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育人者有充分的准备与足够的耐心,全家一致,共同行动,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如何立德树人?

  夏婧认为,探讨家庭教育如何立德树人,就要了解做人与育人的区别。她说,做人与育人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因此,要想在家庭教育中树人以德,首先需要家长自身先修德。

  “孩子不是听成人如何说,而是看成人如何做。”她说,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形成,并非靠家长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家长言行举止的观察和模仿而形成。

  她举例说,家长想要培养孩子具有抗挫力,就需要在家庭中表现出正确的对待压力和挫折的态度,以及抗挫抗压的方式。面对挫折和压力,不气馁,不放弃,不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同时,家长要采用一些良好的方法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如与人交流、阅读、运动等。家长还要做好“解释”工作,即跟孩子分析自身所面对的问题、看待问题的方式以及积极的解决策略等。

  “营造尊重与平等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夏婧说,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孩子才能形成稳定的安全感和安全型依恋。安全感能够让孩子具有更好的情绪感知、识别与控制能力,同时也让孩子敢于大胆探索,不怕犯错,形成独立、主动的人格特质。

  “而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建立的安全型依恋关系,也能够让孩子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特质,且形成良好、长期的亲子关系。”她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如同打开了亲子沟通的窗口,孩子会更加愿意与成人亲近、交流,也会更加愿意模仿成人的良好行为,同时能够正确面对来自成人的批评,这也有助于秩序感的建立。

  夏婧提醒广大家长,尊重与平等的家庭氛围并非放任不管,相反需要建立一定的家庭规则。家庭规则需要与孩子商量讨论,并且最终让孩子明白,同时需要全家共同遵守和维护规则。“也就是说,在家庭中家长并非用情绪在要求孩子,而是让孩子在规则的范围内享受充分的自有。”

  “家长还要有目的地实现品格培养。”夏婧认为,家庭中的立德其实是品格教育,即启蒙道德,培养健全人格及良好的社会能力。“那么,立德树人也需要家长在掌握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实现品格培养。”

  她举例说,比如通过阅读优秀的图画书,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主人公共情,从而去思考、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规范自身行为;又如,建立稳定且合理的家庭规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内部秩序感等;再如,定期召开家庭会议,通过聊天的方式,沟通彼此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各种事情和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构建自身对于世界的理解,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

  夏婧建议,品格养成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并行,既要关注到孩子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成长,予以即时的强化;也要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如有意伤害他人、撒谎、做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事情等,予以限制,甚至是批评和适当惩罚。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