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姥姥送的兔子被杀,孩子崩溃大哭”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据陕西网白鹿视频报道,9月18日,福建漳州,汤先生7岁的儿子放学回家,看到姥姥送的兔子被杀,拎着兔子一直崩溃大哭,不让家人料理烹饪。汤先生称,这只兔子是孩子姥姥家养的兔子,当时给他们拿回家也是让吃的。孩子想要养,但因为兔子太瘦,汤先生怕养不好死掉,就选择把它烹饪。汤先生也表示当时没想太多,感觉伤到了孩子,孩子一两个月才能回一趟姥姥家,其大哭的表现也是对老人的一种思念。
对于视频中孩子的经历,不少网友深表同情,纷纷留言表示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类似遭遇,留下了心理创伤。此前,也有多起类似事件见诸报端。如2010年9月,山东济南的家长担心养狗影响孩子学习和健康,用50元将小狗卖掉,孩子知道后与母亲翻脸,还试图煤气自杀;2021年10月,河南新乡一位奶奶怕狗咬伤人,将孙女养了两年的狗以十元钱卖给狗贩子,女孩无力阻止,崩溃大哭。在这些事件中,不经孩子同意就将孩子心爱的动物处理,不仅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还会给孩子带来难以预估的影响,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负面作用,成为难以治愈的“童年阴影”。
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对动物有如此浓厚的情感。对此,儿童心理学体系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2至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孩子思维的特点之一是“万物有灵论”,比如孩子玩洋娃娃时,自己吃饭也会给洋娃娃喂饭,而对本身就是活物的小动物,孩子更容易移情。在孩子看来,宠物狗、小兔子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应该受到尊重,更何况兔子是长辈送给自己的,是亲子之间的某种情感寄托。如果家长认识到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就不会将宰杀兔子一事暴露在孩子面前,导致孩子崩溃大哭。
家长不经过孩子同意就将兔子宰杀,也没有尊重孩子的自主权。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对事情的决定权,就替孩子做主,但做出的事情往往过于霸道。孩子虽然年龄小,也有丰富的感情和个性。家长不应该忽视孩子的需求,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主动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定中,这也有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如果孩子的父亲在宰杀兔子前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孩子也会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彼此尊重。
此外,家长的行为对于向孩子开展生命教育也极为不利。近年来,未成年人虐待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实,学习如何关爱动物,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一种方式。有专家表示,动物的介入可以起到一个启蒙的角色,孩子们通过和动物的接触可以直观地看见生命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多向关爱,从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懂得爱与尊重,以及情感的正确交流方法。因此,家长不能用粗暴残忍的手段对待动物,避免孩子模仿,要从爱护动物等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孩子建立同情心、同理心,学会尊重生命。
当然,人类是杂食动物,社会在消费肉类的同时,必然要宰杀禽畜。如何以温和、克制、符合未成年人接受能力的方式引导孩子理性认识这一事实,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环。无论如何,贸然宰杀孩子心爱的动物,都是一个坏榜样,为人父母者还应引以为戒。(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