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李华锡)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那么,健康审美追求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培养健康审美追求,有何意义?目前未成年人的审美追求情况如何?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健康审美追求?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边霞。
培养健康审美追求在孩子成长中有重要价值
《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到家长要引导未成年人培养健康审美追求。健康的审美追求包括哪些?边霞认为,审美追求包含着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反映出来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趣味。健康审美追求不仅要满足人们当下普遍的审美需求,也要在此基础上超越当下的审美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健康审美追求包括每个人有着积极、良好的审美判断,追求正向、高雅、多元化的审美趣味,愿意感受欣赏美和创造表达美,感受人生和生活的美好。”她说。
边霞认为,培养健康审美追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价值,不仅在审美方面可以让孩子有着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审美判断,让人志趣高雅、远离低俗。这些健康审美追求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此外,她还认为健康审美追求会通过感性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让孩子们在美好的事物与环境中健全完善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人。
“培养孩子健康审美追求一定程度上也利于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繁荣。”边霞说。
目前孩子的审美追求呈现乐观多元发展趋势
“不少家长会关心目前未成年人的审美追求情况如何。”边霞说,已有研究调查显示,目前孩子的审美追求整体上呈现乐观、多元发展的趋势,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知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她分析说,在审美判断和审美趣味方面,当前孩子有较为基础的视觉信息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会留意到生活和自然中的形式美,比如身边的美景或事物,但深层视觉信息解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且正在发展,在面对数量繁多,真假难辨的外界信息时容易不知所措,甚至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儿童在审美追求上容易重快感轻美感、重表面轻内涵,忽视对深层审美经验的追求。
“比如当前不少孩子会被网络上大量的短视频、口水歌所带给自己生理性的快感所吸引,审美判断有趋向世俗化、平面化的倾向,而可能会忽略艺术水准高和有思想深度的审美资源。”边霞说。
另外,根据边霞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趣味可以是广泛多样的,孩子的审美偏好也常常呈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局面。如在穿衣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会有着相对个性化的审美喜好,有些人的审美风格可能倾向于简洁美、优雅美、清淡美,也有人可能更喜欢繁复美、崇高美、华丽美。
她说,在大范围下,审美趣味还是有相对标准的,高雅的审美趣味和低俗的审美趣味,好的审美趣味和坏的审美趣味还是有着一定区别。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些畸形网络文化涌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容易出现极端审美追求。
边霞举例说,比如审美上的从众心理,追求社会流行的审美标准,忽视个人特性,一些孩子过分讲究衣着打扮、身材管理等外在美,盲目追星,追求大众审美或品牌效应,出现容貌焦虑,而把自身道德修养、艺术素养丰富放在次要位置。
她提醒广大家长朋友,由于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如果长期沉浸在良莠不齐的视觉文化环境中,孩子的审美判断和趣味容易偏离健康轨道,容易产生审美困惑,混淆儿童对美丑善恶的审美判断标准,导致审美追求错位和人文精神缺失。
从五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审美追求
在工作中,边霞发现很多家长都有错误的认知,认为小孩不用懂得审美,让孩子吃好玩好就行,至于审美培养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有了,在学校教育也可以完成。“这样的想法会使孩子缺失培养健康审美追求的最佳时机。”
她认为,家庭作为影响儿童审美追求和审美素养的重要因素,具有持久性和潜在性。培养孩子健康审美追求,她建议家长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创造美的物质环境,为孩子打造一个整洁、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比如注重家里的美化,陈设布置要整洁、优雅,可以让孩子一同参与到设计自己的房间中,也可以准备一些审美艺术类、人文经典类的书籍杂志。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边霞说,通过家庭成员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饮食起居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比如家长的穿着要得体,行为举止要文明大方,言语要措辞得当、注意分寸。平时讲话不要带脏话、带口头禅,更不要用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再次,家长可多和孩子一起参与审美艺术活动,比如看美术展、听音乐会、逛博物馆、参与艺术工作坊实践等。她认为这种环境和艺术氛围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家长可以随着孩子的年龄循序渐进在审美艺术活动中积极互相分享感受和想法,让孩子获得健康、向上的审美体验。
最后,家长要有意识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在欣赏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过程中积淀孩子的审美经验。她举例说,比如春天到了,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带着孩子一起去踏青、露营,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用孩子喜爱的方式将美保存起来,画一幅美丽的写生画,拍一张漂亮的风景照片,采集落叶制作标本,以此来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家长对于引导孩子健康审美追求也要有针对性。”边霞建议,在幼儿期,家长尤其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多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提问、观察与探索,最终使好奇心逐渐内化为孩子的人格特质。
在青春期,基于其敏感、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性,家长也要认真了解孩子的审美偏好和发展特点,尊重并保护孩子的个性,引导其健康审美情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