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李华锡)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中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促进法》指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促进法》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那么,高校在家庭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哪些困难?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成为大学必修课?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南京师范大学缪建东、上海师范大学李丹三位专家教授,探讨高校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赵忠心。受访者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1986年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1994年出版《家庭教育学》教材
赵忠心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退休前一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教学。
之前曾有年轻朋友给他来信中说:为什么家庭教育学不能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的普及课程?让那些未来将要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就能早早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年轻朋友的来信让他感到非常高兴,证明有人期待家庭教育学成为大学必修课。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赵忠心说,在《促进法》正式实施的今天,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从出生到成年,人一般要接受三种教育: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他说,这三种教育就像一座“综合加工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则是第一道“工序”。家庭教育是给人生打底色的,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很少有父母学习过家庭教育,我觉得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因为大学生是当父母的预备人员。”
带着这样的思考,1986年,赵忠心开始在北师大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在此之前,我国还无人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更无人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
出人意料的是,他的选修课程一公布,竟然有1200多名学生报名选修。当时学校共有1600多名学生,选修家庭教育学课程的学生居然占了全校学生的四分之三。
“家庭教育学课能受到如此欢迎,表明学生是有需要的。”这也给予了他极大鼓励,使他进一步坚定了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的信心。
1994年,他的《家庭教育学》一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此后,国内很多高等学校,包括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共青团院校、妇女干部院校,纷纷以《家庭教育学》一书为教材,开设了家庭教育学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缪建东。受访者供图
南京师范大学1994年招收家庭教育方向博士生,2021年设置家庭教育学博士点
谈起我国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缪建东用雨后春笋和欣欣向荣两个成语进行了概括。
他介绍说,1994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学原理专业招收家庭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开始独立自主设置家庭教育学博士学位点。目前全国有重庆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共计30余所师范院校招收家庭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6个省市共计1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均在中国大学MOOC中开发《家庭教育》和《家庭与社区教育》等慕课课程,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李丹。受访者供图
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推出家庭教育微专业,9门24学分课程两年学完
“目前高校主要开设一些家庭教育课程,我们学校也率先推出了家庭教育微专业。”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李丹常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并在2021年与几位教授共同探索推出家庭教育微专业课程。
去年底,上海师范大学率先推出家庭教育微专业,专业负责人就是李丹。专业首先面向学校师范生选修,“因为他们中大多数未来都会从事教师工作,都要与孩子的父母打交道,了解孩子、了解家庭、了解如何指导父母对孩子们进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她介绍说,目前微专业刚刚起步,尚处于招生阶段,课程开设要从下学期陆续开始,目前计划让选修该专业的学生在两年内学完9门共24学分的课程。
目前全国部分师范高校开设了家庭教育选修课程,李丹认为,高校只开设一门课程还远远不够,因为父母要对自己孩子处于不同年龄段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有足够的了解,每个阶段的孩子有每个阶段发展重点,也有每个阶段的发展问题。
李丹介绍说,学校家庭教育微专业核心课程有《家庭教育概论》《婴幼儿发展与家庭教育指导》《学龄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指导》《青少年发展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几门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给予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除了《概论》,其他几门都会更强调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技能。
为了让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人员以及父母自身了解家庭教育的应用技术和实践活动,微专业因此专门设计了几门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家庭中的压力、健康与应对》《家庭社会工作》《家庭关系与家庭治疗》《社区中的家庭教育》等,包含如何开展家庭社会工作、如何应对家庭和婚姻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在社区中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关工作等。
“我们也试图在家庭教育中融入上海的城市特色,因此特别设计了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城市文化行走:家庭教育新探索》,希望帮助学生拓展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学成之后有更多地发挥空间。”
家庭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大学必修课?
“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只是部分师范院校的学生接受了家庭教育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家庭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大学必修课这一问题,赵忠心认为,今年《促进法》开始正式施行,他期待有关部门关注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的问题,不仅师范院校要开课,其他的高等学校也应该开设这门课,“尤其是教育学院的学生更需要学习,最好能让家庭教育学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谈起高校家庭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困境,缪建东认为,目前家庭教育专业尚未列入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课程主要在师范类、家政类、社会工作类等相关专业中作为专业类和选修类课程开设,开设的面有待进一步拓展,课程的专业水准有待进一步提升。
李丹认为,要想实现家庭教育课程从选修到必修的转变,首先需要加强认知度,有关该课程重要性和适用性的认知;其次是分层次普及,对于大学生的普及相对容易些,学生只要缴纳数额不多的课程学习费用,就可以获得系列课程学习的机会。对于广大父母而言,系列课程学习可能不太现实,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形式,促使父母较方便地获取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她说,目前,学校为了开设《家庭教育》微专业系列课程,配备了强大的课程建设队伍,包括教育学(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教授、副教授和年轻的博士。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她建议高校可以设立“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系科,以此推进家庭教育课程的普及。
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建设
中国青年网记者通过查找公开资料获悉,为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2021年10月1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关于实施家庭教育专业化的提案》的答复。答复中表示,2018年发布包括家政学在内的高校社会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并引导高校将“家庭教育学”课程列入相关专业的专业类课程。
推动高校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相关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相关课程建设质量。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认定龙岩学院等高校的“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支持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等课程。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培养更多高素质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