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专题 >> 2020通用模板 >> 中青网家教课堂 >> 家庭与法 >> 正文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父母如何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

发稿时间:2022-06-10 16: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李华锡)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法律第十七条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在家庭教育中,为什么要强调与父母孩子平等交流?有哪些重要性?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方面,有哪些不平等的方式?又会造成哪些后果?《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父母该如何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呢?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李丹。

  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李丹认为,将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纳入《家庭教育促进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她说,父母要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首先要了解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概念。

  她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指的是双方,尤其是父母一方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看待,在沟通的过程中彼此交换想法与意见,并对此表示出足够尊重,不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过分干涉。

  李丹说,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只有本着平等与尊重的态度,才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培养其对父母的信任。在平等与信任的交流氛围下,孩子能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需求,从而有助于父母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凡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有助于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除此之外,她认为,平等与尊重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减少沟通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氛围。

  亲子之间的不平等交流容易引发多种问题

  李丹认为,儿童有着超长的童年期,可塑性非常强,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因为认知、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生理变化等原因,产生诸如厌学、攻击、成瘾、抑郁、焦虑、孤独等问题。“这些问题还可能源于亲子之间的不平等交流。”

  “具体而言,亲子交流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她说,首先是重物质,轻情感。父母大都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亲子沟通往往局限于“几点起床上学”“今天晚饭吃什么”等。双休日不是带孩子参加兴趣班和补习班,就是带孩子去吃好吃的,却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问题。

  李丹表示,一般来说,童年期孩子情绪比较外露,如果父母愿意与孩子沟通,较容易从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其经历的喜怒哀乐。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而深沉,内心世界活跃,外部表现却不明显,更不愿意对父母表露。”

  她建议父母在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能够进行平等对话,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而非一言不合即打骂,气怒之下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开。

  “其次是强调无条件遵从,监督控制缺乏弹性。”李丹说,父母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却不考虑孩子的个人特征,忽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她举例说,许多父母习惯了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行为的干预或包办,不论生活中的吃喝玩购,还是学习中的时间安排、个人爱好、课外活动,父母都要周到安排,一切有章可循,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允许孩子的质疑。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导致各种适应不良。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父母该如何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

  李丹常年从事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她发现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与孩子的日常互动常常未能如孩子所愿,父母喜欢的互动内容与孩子希望的互动内容之间落差较大,因而导致不少亲子互动效果欠佳。

  “一般来说,父母与孩子各自的生理或心理特质可能影响亲子互动质量,而父母也可从多方面入手改善亲子互动质量,发展积极的亲子关系。”李丹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更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她建议父母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爱护与关怀。爱护与关怀表现在父母愿意花时间倾听来自孩子的各种声音,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与孩子讲道理。无论快乐或沮丧,只要孩子愿意说,又有人愿意与他分享,最终的结果都将是收获。

  其次是需要与满足。当孩子慢慢长大,想要满足的需要也越来越多,不仅要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获得各种精神上的满足,诸如需要得到成人的尊重,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她认为,一般而言,孩子的需要大多有其合理性,当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时,即使父母一时无法满足,只要能耐心倾听,就已经表明重视孩子的态度。若能给予满足最好,对于暂时无法满足的需要,只要父母解释清楚,也应该会得到孩子的理解。

  再次是信任与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相比成人更脆弱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考虑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的情感,是为父母者应该修习的第一课。

  她解释说,诸如“废物”“笨蛋”之类的言语对孩子是极大的不尊重,父母应多鼓励和信任孩子,诸如“这件事不太容易,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自己解决”这样的言语,会给孩子尝试的勇气,促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是倾听与回应。亲子沟通的目的在于形成与孩子的默契和相互信任,通过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孩子健康成长。当孩子需要跟父母说话时,父母一定要想办法腾出时间来倾听,而且在听的过程中,不要被其他事物所打扰。

  “同时,父母还要适时给予回应,表达自己的同感,与孩子一起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对孩子的困惑给予指导性的帮助。”李丹说。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