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专题 >> 2020通用模板 >> 中青网家教课堂 >> 头条新闻 >> 正文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发稿时间:2023-02-17 14: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 李华锡)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那么,兴趣爱好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此,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刘国平。

  家长要要观察孩子喜欢和擅长的事物,帮助孩子坚持下来

  刘国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会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如果自己喜欢做的事,正好是自身擅长的,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作为家长,我们就是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寻找他喜欢的,和他擅长的,然后帮助他有所坚持。”

  那么,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呢?她建议,首先,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比如性格,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家长却偏偏希望让孩子做主持人,但在学前阶段,可能对孩子来说就难度。“所以在学龄前,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为他选择一些顺应其本性的兴趣爱好。”

  其次,可以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刘国平介绍说,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几个方面,家长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对照一下,看孩子在哪个领域比较突出,比较擅长。

  在言语智能方面,有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好,有的书面表达比较好,词汇量丰富,家长可以尝试培养孩子做主持人、作家等。在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观察孩子对逻辑、数字是否敏感。在音乐韵律智能方面,观察孩子是否音色、节奏、音高敏感。在视觉空间智能方面,观察孩子是否喜欢立体几何,是否画画很好。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观察孩子是否运动能力强,身体协调能力强。在人际沟通智能方面,观察孩子是否朋友多,善解人意,善于倾听。在自我认识智能方面,观察孩子是否内省能力强,较敏感,善于总结优缺点,洞察力强。

  她认为,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原本的性格、喜好和擅长的事物,在孩子年幼时,可以全面地去让孩子尝试,观察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特别是在学龄前,不用过于执着,可以让孩子在体验中逐渐发挥优势。不用过早地给孩子定性,他的一些特长可能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培养兴趣爱好不等于上兴趣班,不要为了“广泛”而广泛

  刘国平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一般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长较为宽容,给孩子很多尝试的机会。但是上学以后,不少家长和孩子会辗转于学科类补习班,让孩子疲于奔波。

  她认为,兴趣爱好是生活中的“喘气口”,长大以后能有一个擅长的兴趣爱好,可以让生活丰富很多,并不一定要多丰富,但作为家长,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她发现,家长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孩子们上很多兴趣班,不一定就是孩子本人的兴趣。“我们不用为了‘广泛’而广泛。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坚持之下变成擅长的,这样对孩子才是最有益的。”

  家长要梳理教育的目标,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呢?刘国平建议,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费、时间、是否喜欢、是否擅长是家长要综合考虑的重点。她认为这其中,试听和考察很重要。“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因为一位好老师而爱上一个兴趣班。所以,如果能遇见一位好老师,要珍惜这门课。”

  其次,她建议家长要梳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想培养一个怎样的人?这决定了家长要去给孩子报什么班,这也是价值观的体现。

  此外,她还建议家长要保障孩子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再留一些发呆的时间给孩子,别把孩子的时间填得太满。“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倒也未必一定要去报班。”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刘国平认为由于时间有限,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结合自身的优势,精选一些特长进行学习。“当然,共通点是,要给孩子留白的时间。这个时间,才是孩子真正的自我精神小天地,他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