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图片 >> 正文

当支教遇到“双减” 中石大(北京)学子带领山区孩子玩转暑期“花式”课堂

发稿时间:2022-07-30 16: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核动力是否可以用于航天探测器?北京冬奥会现场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北京的大观园中又藏着哪些传统文化……今年暑假是“双减”落地后学生们迎来的首个假期,大山里的孩子应该如何度过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子跋涉近3000公里,来到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用专业知识为当地的孩子打造一个五彩缤纷的暑期课堂。

  “老师终于来看我们了!”实践团刚到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门口,孩子们就欢呼着跑了过来。从2019年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开展了对口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的各项帮扶项目,线上线下教学就是其中一项。学校于2021年派遣第一届支教团前往南华,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同时,在学校里也有数百名大哥哥大姐姐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孩子们传授知识,扩充视野。大孩子们和小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但因为疫情原因,不少在线上支教的志愿者迟迟不能来到南华与孩子们相会。到暑假,孩子们终于把在线上陪伴他们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盼来了。

  7月28日,在中石大(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韩瑾的带领下,13名实践团团员如约而至,这些大哥哥和大姐姐也没“空手”而来,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用心制作的小礼品外,还给他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暑期课程,不仅有科普、传统文化和冬奥故事,还手把手带着孩子们上起了“手工课”——制作海棠小夜灯和奶茶杯垃圾桶。

  说起海棠叶的小台灯,李永裕小朋友和实践团的张静文老师还有一个约定。今年5月4日,共青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委员会种植了一百棵海棠树,打造了“中石大青年林”。而在李永裕家的后院,也种着两棵海棠树,如今花开正茂,他和张静文约定,等他们来到南华,一定摘下一朵最漂亮的海棠花送给她。张静文也承诺李永裕,从“青年林”采撷几片海棠叶送给他。当海棠叶遇到海棠花,他们当即决定,制作一个海棠小夜灯留作纪念。

  说干就干,实践团成员任玥辉带着孩子们首先将白色卡纸剪成合适的尺寸围成圆筒型,粘贴在支架上作为灯罩,同时将提前摘下的海棠叶和海棠花在阳光下晾干制成标本,用胶水小心翼翼地涂抹后,粘贴在灯罩上。等海棠花和海棠叶上的胶水晾干以后,在灯罩外面裹上宣纸作为保护膜。最后将小灯泡放入灯罩内,接通电源,一个精致的小夜灯就完成了。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橙黄的灯光下映着孩子们的笑脸,格外好看。“希望能通过这盏灯,让北京和南华的海棠融为一体,也希望这盏灯可以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实践团成员张可莹说。做完海棠小夜灯后,实践团成员杨祉桢又和孩子们一起,将剩余的树叶配以画笔和颜料,共同完成了一幅长达6米的绿色生态画卷,将这份如诗意一般的温暖镌刻在南华大地。

  实践团负责人,校团委副书记李茂粟则带领孩子们做了一款“奶茶杯”垃圾桶。他告诉记者,去年十月份,他初到南华的时候,就发现学校里的孩子们对环保和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够,恰好今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创了一款“奶茶杯”形状的垃圾桶,专门用来收集饮料罐等可回收垃圾。出发前,他就想通过和南华的孩子们一起制作这款垃圾桶,提高他们垃圾分类的意识。这不仅是一堂丰富的手工课,也是一堂生动的环保课。孩子们被奶茶杯子萌萌的外形和特有吸管造型深深吸引。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齐心协力,在经历了手动割“吸管”,打磨垃圾桶投放口等步骤后,两个可爱的“奶茶杯”垃圾桶跃然眼前。

  据了解,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建在大山里的学校,在校生以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居多。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多数班级仅能配备任课教师2名,兴趣类科技类专业教师也是少之又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兴趣类课程。

  这个暑期,结合“双减”政策的实施,实践团成员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的实践经历,设置了冬奥特色宣讲课堂、红色理论知识小百科、核能知识科普、黏土制作、彩绘等兴趣课程。

  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经有500名志愿者为云南省南华县1090名中小学生开展云端支教辅导活动,支教总时长超过14796小时。多半家长反馈,因为有了志愿者的帮助,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而且也开拓了视野,很多孩子都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和哥哥姐姐们在一起”。

  “我们还会再接再厉,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课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团委书记周学智说,实践团的志愿者将会进一步结合“双减”政策和当地的校情,为大山的孩子们带来更多“定制款”课程,在青春的赛道奋力奔跑,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