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打造绿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稿时间:2021-12-28 11: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曾几何时,学习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主要指标,也成为评价一个老师、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参照。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弊端显而易见,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更让许多学校和老师整日里为了成绩而“疲于奔命”,素质教育根本谈不上。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一个孩子也都有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一个人唯有健全的人格,才是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于是,广大家长对学生“全人发展”和“终身发展”愈来愈重视。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校长陈筱梅

  多元评价背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以培养大气、博爱、智慧、致行的学生为育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意见》,从而服务学生“全人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校增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制定多层级评价标准,坚持鼓励原则,在评价中强调个体纵向比较原则,在原有基础上进步就是成功的原则……力求更加客观真实地展现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专长、优势和劣势,更好地发现并发展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完整的、发展中的生命个体,正因为每一个人是不同的,才形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因为千篇一律和整齐划一,从来不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丰富多彩,千差万别,才是最美的风景。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把评价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只看评价结果,以具体、明确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努力过程和参与过程的情感体验。

  成长手册,立体展现学生风采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以下简称朝阳学校)通过自主研发的学生成长手册,形成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立体的学生评价。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学校以富有特色的绿色课程为依托,健全评价体系。在常规学科的学业评价中,不仅仅体现在作业、单元测试、期末检测的“点”的层面,而是以形成性评价为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业评价变成动态的、时间段的评价,重在个体发展的评价。

  在学校开展的“学科嘉年华”活动中,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临近期末,学校精心设计的“寻宝图”,引得学生们各个摩拳擦掌,用本学期各个学科学到的知识“按图索骥”拿到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各学科老师设计的游戏机关,才能达成目标,完成过关任务。在通关的过程中,各学科老师将学生的成绩记录在形成性评价表中,以“单项测查”作为作为学生综合性评价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分析效果,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

  为培养学生综合性素养、选择性素养、基础性学科素养,朝阳学校开设了主题研究课、学科平行选修课、体艺科选修课。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一长多能”。学生根据主题结合自己专长,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在阶段汇报、年级沙龙活动中,无论在专业方面、思考方面、人际交往方面都会获得成长。这就是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成长、感悟等记录在《绿色 爱 成长——学生成长手册》中。

  德育为本,持续推进绿色评价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朝阳学校自建校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公共素养。其中以“五种意识”的培养最为关键。

  学校特意将“健康首位意识”放在最关键的位置,响应总校提出的“体育是第一学科”的理念,通过“零点体育”、“体育课外活动”等措施保证了学生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并将体育作为独特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

  阶段把关意识。各年级结合自己的阶段德育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德育的一个主题,整合课程资源、社会资源来设计两次主题特色活动,通过带领学生立体的、多角度对德育主题学习、研讨和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自觉转化为自身的行动。

  在发扬传统意识中,学校设计了“传统节日三个一”活动,并将此活动贯穿一年中的每个月、每个传统节日。以每个节日为契机,开展在校、家和社区等多方面实践传统节日“三个一”系列活动。

  在社会实践意识培养中,学校每年至少组织4次学科实践或社会大课堂活动,将“社会大课堂活动”作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合作性的体验课程,每次围绕一个主题,遵循活动前参与、活动中体验、活动后延伸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

  创新资源意识。设立学校五大特色节日: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和秋收节。开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有效资源,开展学校特色节日活动,在各种节日活动中,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亲子相融的快乐、师生合作的融洽、展示才华的自信、审美品美的享受、勇于探索的追求和沉浸书香的从容。

  以“课堂文化”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打造“绿色课堂”文化,助推学生全人发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展现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探究过程。通过教师对评价理念的具体实施,为学生营造“思维活跃,舒适有度”的绿色学习氛围,形成了敢问、敢想、敢思、敢做的开放学风。

  完善体系,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心理研究表明,积极情感的产生虽然与生理上的激活状态有关,但必须通过人的认识的升华活动的折射才能产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以真挚的情感、诚信的态度,用饱含爱的语言、行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宣扬学生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真诚的评价。

  除了语言和行动,在书面类评价中,老师用激励性评语表达对学生的进步表达真挚的鼓励和赞扬。通过在学生日常作业本、家校联系本、《绿色 爱 成长——学生成长手册》写下激励性评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

  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将学生在学校的变化和进步,以家话形式第一时间传递给家长,请家长共同配合鼓励学生。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北京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在校园,朝阳学校制定了“10+N+4”项奖(爱心、勤学、守纪、礼仪、互助、爱读书、爱运动、爱公物、爱清洁、爱劳动)的评选,把爱国爱校、乐于助人、孝敬父母、节约环保、遵守规则、正人正己、热爱学习、习惯良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倡导的内容融入其中。

  甚至还有“获奖DIY”,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某方面的突出表现或者进步,拟一个恰当的奖项名,都可以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追赶的标兵。这样一来,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创设了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认可,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些奖项不仅包括老师和同学以及家长的评价,更有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有机会总结自己,更好地认知自己,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这些奖项的获得也有一定的获奖标准,并非随随便便就评选上,学生们所取得的进步必须是有目共睹,或者非常明显的。这样就避免了“一团和气”,避免评价体系陷入“互相吹捧”的不良局面。

  以多元评价体系为基础,朝阳学校结合10+N+4评价指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编出的《绿色 爱 成长——学生成长手册》,对学生成长发展过程进行直观、生动地记录,从而真实、高效地对学生发展进行激励性评价。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良好的表现,都将被记录下来,成为人生的亮点,进步的阶梯。

  这本小小的成长手册里凝聚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心血,更是学生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成果。通过学生成长手册,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瞬间,这些瞬间生成的成长记录,可以清晰地还原和再现每个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足迹,对于学生的继续成长更是一种激励,毕竟自己的故事,更能感动和激励自己。

  每个月一次的自评、他评和家长评、老师评,保证成长的过程中有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参与,更保证每一步成功都有人在一旁鼓掌喝彩、加油激励。每个月月末,全校统一利用班会时间进行月评,保证各班级在成长手册使用上标准统一。一本小小的成长手册,不仅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来校参观的国内外同行们,对此创新模式亦是深感兴趣,对这些手册更是爱不释手。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轨迹,学生成长不均衡、不同步是客观存在的。甚至同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不同步、不均衡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学生这种成长规律的客观性,也应该坚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进取精神,以获得更多、更优的发展。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认知,更应该是多个角度、多个阶段的,其评价也必然是多元的。只有构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多元评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尽可能给予每一个学生全人发展的希望和前进的内生动力!(刘民)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