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将自觉深化党史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主动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带动身边同学学习研究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在江西赣州会昌县参观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后,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彭潭悠表示。
日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彭潭悠跟随“复兴志 报国行”大学生思政实践团,踏上赣南红土地,在会昌、瑞金追寻先辈足迹,于历史现场感悟信仰伟力。
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曾是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机关的重要驻地。行走在朴素的旧址群间,彭潭悠仿佛触摸到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
留守的苏区干部与红军战士,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领导群众坚持斗争,其坚韧与忠诚令人动容。“这份在绝境中依然迸发的革命火种,诠释了信仰最纯粹的力量。”彭潭悠动情地说,而如今梓坑村依托和君教育小镇焕发的新貌,正是当年星火燎原、信念传承的生动续篇。
在会昌“风景独好园”,历史以全新的方式向青年学子敞开怀抱。全息影像再现伟人风采,电子书法挥洒革命豪情,数字技术让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会昌奋斗的峥嵘岁月变得可触可感。
“技术让红色历史‘活’了起来,那份为国家前途、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热忱,直抵心灵深处。”彭潭悠深受震撼,萌生强烈愿望,“未来我要利用假期,在红色场馆担任志愿讲解员,让革命故事感染更多人。”
瑞金沙洲坝,一方清澈的红井,成为此行最深刻的课堂。小学课本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此刻化作眼前真切的景象。俯身掬起一捧井水,那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心头萦绕。
“这口井,挖开的是党群血肉深情,涌出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不朽初心。”清冽的井水入喉,甘甜中沉淀着历史的重量,也激荡着传承的使命。
彭潭悠表示,他将把此行见闻制作成视频与课件,带进班级、宿舍,让红井的甘甜、梓坑的星火、数字红馆的震撼,点燃更多同学心中的火种。“我要向先辈们致敬!”他坚定地说。
据悉,“复兴志 报国行”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由中国青年报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活动将组织高校青年师生组成思政实践团队,跟随网络主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水青山、赓续共产党人精神的红色传承、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基层善治、惠及全球联通中外的幸福之路中,感悟时代大逻辑、大学问、大道理,激励青年学生及广大青年网民在伟大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砥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践力量。(记者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