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宋静)来自北京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的李欣怡,是北京冬奥会国家游泳中心志愿者领域的一员。
随着冬奥会圆满闭幕,冬残奥会即将到来。李欣怡马上要投入到新一轮的志愿服务中了,“冰立方的轮椅冰壶是冬残奥会中重要的赛事,我将继续坚守志愿初心,热情参与,真情奉献。完成好冬奥志愿服务工作,向世界展现首都青年志愿者的青春活力与人文关怀。”
北京工商大学志愿者李欣怡。受访者供图
冬奥会期间,李欣怡的工作是做好志愿者的志愿者,就是要做好志愿者的后勤工作。建立学校与各领域间的通联体系,与本校的110名冬奥志愿者保持联络并及时上报反馈志愿者的诉求,落实并解决;日常巡检,深入现场,与志愿者面对面交流,密切关注志愿者们的工作状态;完成排班表,报送交通、餐饮需求;清点、分发激励物资;收集宣传素材,撰写简报推送等,用文字记录志愿服务瞬间,让志愿者们能够感受到志愿工作不是“透明隐形”的,获得“被看到”和“被尊重”的价值感。
同时,李欣怡还要作为机动岗位,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我必须了解各个业务领域的工作,以保证在某个业务领域临时有急需时可以及时补位。”
2008年李欣怡7岁,见证了奥运会第一次在家门口举办,坐在家中与父母一同观看开幕式,升国旗奏国歌,家中长辈起立肃穆,戴着引以为傲的红领巾与三道杠,向国旗敬礼。“记得那个暑假我缠着姥姥去商场买了一套福娃,现在还保留在柜子里呢。”
2021年7月1日,预备党员的李欣怡参与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广场服务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在北京朝阳公园进行秩序维护、交通引导。
凌晨五点,观礼人员均已踏上向广场核心区集结的专列,李欣怡的工作也接近尾声。“我们在高昂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踏上归途,大家忘却了整夜的疲惫、心潮澎湃,心中满满的是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祝福。”这次经历锻炼了李欣怡的意志,也奠定了她奉献冰雪冬奥的决心。
2021年10月,李欣怡参与了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志愿服务,作为志愿者领域的一名志愿者,为场馆各领域的志愿者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一份关怀和温暖。
工作之余,李欣怡有幸参与了冰立方场馆的冰壶体验活动,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体验了冰壶投掷、冰上滑行等冰上项目。冰壶投掷时难以控制的发力大小、冰壶变幻莫测的滑行轨迹,让李欣怡深刻体会到了冰雪运动的趣味与挑战。
测试赛的经历为李欣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更加坚定了她参与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决心。
北京工商大学志愿者李欣怡。受访者供图
起初在决定是否要报名此次冬奥会志愿服务的时候李欣怡是犹豫的。李欣怡的母亲则对她参加冬奥会表示无条件的支持,母亲嘱咐她安心参与志愿服务,家里的事情不要担心,会和家人一起等她回家。
第一次不在家过年,李欣怡对家人格外思念。除夕晚上同家人视频,与他们分享志愿服务的点滴。虽然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但李欣怡也和许多的志愿者伙伴们度过了一个独特的冬奥年。
一次交通领域的一名志愿者临时有事,李欣怡迅速前往北广场入口处替岗,在值岗的过程中一位外国媒体记者匆匆走来并询问停车场的位置。
得知情况后的李欣怡迅速整理脑中词汇,用生涩的英语和简单的手势与他交流,引导其前往对应的停车场乘坐班车,“他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回了我一句‘谢谢’,我感觉心里特温暖。”
能在帮助各个领域志愿者的同时帮助外国友人,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热情与精神的风貌,李欣怡的心里有着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作为志愿者,李欣怡和小伙伴们始终坚守,信心和决心从未退却。“拥有同一个目标的我们相互鼓励,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